中药桃仙别名考究268


桃仙,又称紫花地丁、扁担草、紫花草等,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在中医中,桃仙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消肿散结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肺热咳嗽、淋漓涩痛、肿痛、痈疽疮毒等症。由于其花色鲜艳,叶形独特,桃仙还被广泛种植作为观赏植物。

桃仙别名考证

桃仙的别名众多,这与它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以及药用价值密切相关。现将桃仙的常用别名罗列如下:
紫花地丁:因其花色为紫色,常分布于地丁生长的区域而得名。
扁担草:桃仙叶形宽大,状似扁担,故又称扁担草。
紫花草:因其花色呈紫色而得名。
地丁:由于桃仙与地丁同科,且均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故常混称为地丁。
喇叭花草:桃仙花形似喇叭状,故又称喇叭花草。
秤杆草:桃仙叶柄细长,叶片成相对应的两片,形似秤杆,故得名秤杆草。
伤寒草:桃仙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民间常用其治疗伤寒,故称伤寒草。

此外,桃仙还有许多其他的别名,如赤藤草、川七、蜀七、河七、七星草、百草霜、血见愁等。这些别名大多与桃仙的药用功效或生长环境有关。

桃仙形态特征

桃仙为玄参科地丁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株高一般在30-60厘米左右。根部细长,呈纺锤状。叶片相对,叶柄长而细,叶片宽大,呈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边缘有粗锯齿。花序顶生,总状花序,花朵呈两唇形,上唇2裂,下唇3裂,花色为紫色。果实为蒴果,呈圆形或椭圆形,成熟后呈黑色。

桃仙分布

桃仙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在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也有分布。一般生长于山坡、草地、路旁等湿润环境中。

桃仙药用价值

桃仙的全草均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消肿散结之功。其中,桃仙花清热解毒之效更佳,常用于治疗热咳嗽、咽喉肿痛、肺热咳血等症。桃仙叶利尿通淋之效较著,可用于治疗淋漓涩痛、水肿等症。桃仙根消肿散结之功较强,可用于治疗痈肿疮毒、乳腺炎、甲状腺肿大等症。

桃仙药用禁忌

桃仙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孕妇及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桃仙其他用途

除了药用价值外,桃仙还具有观赏价值。其花色鲜艳,花期较长,可种植于花坛、庭院等地作观赏用。此外,桃仙还可以作为蜜源植物,为蜜蜂采蜜提供丰富的蜜源。

综上所述,桃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中草药,其别名众多,主要包括紫花地丁、扁担草、紫花草、地丁、喇叭花草、秤杆草、伤寒草等。桃仙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消肿散结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肺热咳嗽、淋漓涩痛、肿痛、痈疽疮毒等症。在使用桃仙时,应注意其药用禁忌,并遵循医嘱谨慎服用。

2025-01-19


上一篇:凉伞中药别名

下一篇:黄叶中药的别名与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