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败酱草的功效与作用50


中药名:败酱草

别名:虎胫草、败酱、小刀草等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败酱草的全草。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及华南地区。夏季开花结果。采全草,洗净,晒干。

功效与作用

败酱草味苦、辛,性寒。归肺、膀胱、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利湿、凉血止血、消肿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以下疾病:

1. 清热解毒


败酱草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热毒壅盛所致的疮痈肿痛、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等疾病。

2. 利湿


败酱草性寒利湿,可用于治疗湿热下注所致的湿热痢疾、黄疸、小便不利等疾病。

3. 凉血止血


败酱草味苦性寒,具有凉血止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尿血等出血性疾病。

4. 消肿止痛


败酱草味苦辛,性寒,具有消肿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瘀肿疼痛等疾病。

用法与用量

败酱草通常入煎剂,用量为15-30g。煎服或外用。外用时,可捣烂外敷或煎水洗浴。

注意事项

1. 孕妇忌用。

2. 脾胃虚寒者慎用。

3. 服用败酱草期间,不宜食用辛辣、油腻食物。

药理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败酱草具有以下药理作用:

1. 抗炎作用:败酱草中的有效成分对多种致炎因子具有抑制作用,可减轻炎症反应。

2. 抗菌作用:败酱草对多种细菌和真菌具有抑制作用,可抑制其生长繁殖。

3. 利尿作用:败酱草中的有效成分具有利尿作用,可增加尿液生成,促进体内水分排出。

4. 镇痛作用:败酱草中的有效成分对疼痛有抑制作用,可缓解疼痛症状。

2024-11-30


上一篇:中药炒白术的功效与作用

下一篇:中药狼毒的功效与作用:祛风湿、止痛消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