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白蒺藜:治咳嗽、降血压的良药39


白蒺藜,又名羊角刺、木钉刺,是一种分布于我国北方及西南地区的豆科植物。它的根、茎、叶皆可入药,具有消炎镇咳、抗病毒、降血压等多种功效。

功效与作用
清热利咽,止咳化痰:白蒺藜性味苦、寒,归肺经,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止咳化痰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导致的咳嗽、咽喉肿痛等症状。
抗炎抑菌:白蒺藜中含有丰富的皂苷类物质,具有抗炎抑菌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肺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及各种化脓性感染。
抗病毒:白蒺藜中的皂苷类物质还具有抗病毒的作用,可抑制流感病毒、鼻病毒等多种病毒的增殖。常用于预防和治疗流感、鼻炎等病毒性感染。
降血压:白蒺藜中的生物碱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轻度高血压,以及因高血压引起的眩晕、头痛等症状。
镇静安神:白蒺藜中的某些成分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失眠、焦虑等神经衰弱症状。
利尿消肿:白蒺藜中的钾离子含量较高,具有利尿消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

用法用量

白蒺藜可煎服、泡茶、入丸散等多种方法使用。常用剂量为10-15克。

煎服:取白蒺藜15克,加水煎煮20-30分钟,取汁饮用,每日1-2次。

泡茶:取白蒺藜5-10克,用热水冲泡5-10分钟后饮用,可根据个人口味加入蜂蜜或冰糖调味,每日1-2次。

入丸散:白蒺藜可入丸散,与其他中药配合使用。具体用法用量应遵医嘱。

注意事项

白蒺藜为寒性药物,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孕妇忌服。

服用白蒺藜期间,应注意以下事项:
不宜与温热性药物同服,以免降低药效。
服用白蒺藜后,如出现腹泻、呕吐等胃肠道不适症状,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长期服用白蒺藜,可导致脾胃虚弱,出现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应注意减量或停药。
服用白蒺藜期间,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结语

白蒺藜是一种功效多样的中药材,具有清热利咽、止咳化痰、抗炎抑菌、降血压等多种功效。在中医临床中应用广泛,可用于治疗各种疾病。但需要注意的是,白蒺藜为寒性药物,服用时应注意用量,不宜长期服用。

2024-12-01


上一篇:枇杷叶的功效与作用:止咳平喘、化痰止呕、润肺养颜

下一篇:中药刺蒺藜的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