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白枳的作用与功效:疏肝理气化痰之圣药339


中药白枳,又名枳白,为芸香科植物枳树的果实。其药用历史悠久,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具有疏肝理气、化痰散结的功效,是治疗肝气郁结、痰湿内阻等病症的常用药。

白枳的药性

白枳味苦、辛,性温。归肝、肺经。具有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消食导滞、理气安胎、止咳平喘的作用。其中,疏肝理气化痰是白枳最主要的功效。

白枳的作用与功效

疏肝理气


白枳性温,善于疏散肝气郁结。肝气郁结是指肝脏气机不畅,导致胸胁胀满,情志抑郁,两肋疼痛等症状。白枳能疏通肝气,调畅气机,缓解肝气郁结所致的各种不适。

化痰散结


白枳性辛苦,具有化痰散结的功效。痰湿内阻是指肺脾功能失调,导致痰液聚积在肺部或其他脏腑,形成痰结。白枳能化痰散结,使痰液排出,缓解气喘、咳嗽等症状。

消食导滞


白枳味苦,性温,具有消食导滞的功效。适用于食积不化,脘腹胀满,嗳气反酸等症状。白枳能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缓解食滞引起的各种不适。

理气安胎


白枳具有理气安胎的功效。对于因肝气郁结而导致的胎动不安,妊娠呕吐等症状,白枳能疏肝理气,安抚胎儿,缓解妊娠不适。

止咳平喘


白枳性温,具有止咳平喘的功效。适用于痰多咳嗽,气喘胸闷等症状。白枳能化痰散结,平息气喘,缓解呼吸困难。

白枳的用法用量

白枳一般煎服,用量为3-9克。也可以入丸、散等剂型。在临床应用中,白枳常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

白枳的禁忌

阴虚火旺者忌用白枳,否则容易加重阴虚火旺的症状。此外,孕妇在妊娠后期也不宜使用白枳,以免引起流产。

白枳的炮制

白枳在入药前需要炮制,通常有两种炮制方法:
炒白枳:先炒至略带黄色,再炒至表面微焦。
制白枳:用盐水浸泡,然后取出晾晒,再炒至表面微焦。

炮制后的白枳药性缓和,且能去除苦涩味,更适合临床应用。

2024-12-30


上一篇:中药炒莱菔子的功效:化痰降气,助消化

下一篇:中药米仁:滋补脾胃,安神助眠,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