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白芍,调经止痛的良药230


白芍简介

白芍,别名赤芍、丹芍、生芍,为毛茛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的根。其药用部分为根部,一般采收于夏秋季,除去须根、洗净并切片晒干后入药。

药性

中医学认为,白芍性寒,味酸、苦,归肝、脾经,具有柔肝缓肝、平抑肝阳、养血敛阴、清热凉血、止痛化瘀等功效。

功效与应用

1. 调经止痛:白芍是妇科常用药,具有调经、止痛、止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等症。

2. 柔肝缓肝:白芍能柔肝缓肝,缓解肝气郁滞,常用于治疗肝气郁结、胁肋疼痛等症。

3. 清热凉血:白芍性寒,能清热凉血,常用于治疗热病、血热出血等症。

4. 养血敛阴:白芍能养血敛阴,滋养津液,常用于治疗阴虚血燥、津亏口渴等症。

5. 止痛化瘀:白芍能活血化瘀,止痛消肿,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瘀血疼痛等症。

药理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芍中含有芍药苷、芍药素、丹皮酚等活性成分,具有以下药理作用:

1. 抗炎止痛:芍药苷和芍药素具有抗炎止痛作用,可抑制炎症反应,缓解疼痛。

2. 抗氧化:丹皮酚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损伤。

3. 调节免疫:白芍能调节免疫功能,抑制免疫反应,减轻炎症。

临床应用

白芍广泛应用于临床,常见方剂有:

1. 四物汤:白芍、当归、川芎、熟地黄,用于治疗血虚证。

2. 四逆散:白芍、甘草、干姜、附子,用于治疗阴寒内盛证。

3. 消风散:白芍、当归、赤芍、川芎,用于治疗血热风证。

4. 桂枝芍药知母汤:白芍、桂枝、芍药、知母,用于治疗肝郁化热证。

禁忌与注意事项

1. 脾胃虚寒、腹泻者慎用白芍。

2. 白芍与乌头、附子等温热药同用时,应注意剂量搭配,避免过量服用。

3. 孕妇慎用白芍,以免引起流产。

4. 白芍不宜长期服用,以免伤及脾胃。

2024-12-01


上一篇:木瓜的功效与作用,中医药知识大揭秘

下一篇:柴胡中药功效解析:疏肝解郁,清热退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