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中的山竹果:功效与作用107


中文名:山竹

别名:红果、风快

药用部位:果实、果皮

性味归经:果实甘寒,入肺、胃经;果皮味涩,性凉,入胃、大肠经

一、功效主治

1. 清热降火


山竹果实味甘性寒,具有清热降火、凉血解毒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热毒炽盛所致的咽喉疼痛、口干舌燥、牙龈肿痛、目赤肿痛等症状。

2. 润肠通便


山竹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具有润肠通便、防治便秘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因燥热内滞、津液不足所致的便秘、痔疮等症状。

3. 消食化积


山竹果实中含有山竹蛋白酶,具有消食化积、健脾开胃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饮食不当、脾胃虚弱所致的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4. 抗炎抗菌


山竹果皮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胃炎、肠炎、痢疾等炎症性疾病。

5. 止痛止血


山竹果皮味涩性凉,具有止痛止血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痔疮便血等症状。

二、药用方法

1. 鲜果直接食用


山竹果实新鲜食用即可发挥清热降火、润肠通便之功效。

2. 果皮煎汤


取山竹果皮15-30克,加水煎煮,取汁服用。可用于治疗胃炎、肠炎、痢疾等炎症性疾病。

3. 果皮泡水


取山竹果皮10-15克,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可用于治疗口干舌燥、咽喉疼痛等清热降火之功效。

4. 外用敷贴


取山竹果皮捣烂,敷贴于患处。可用于治疗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等止痛止血之功效。

三、注意事项

1. 虚寒体质慎用


山竹果实味甘性寒,虚寒体质者不宜多食,否则可能会加重腹泻、腹痛等症状。

2. 糖尿病患者慎用


山竹果实含糖量较高,糖尿病患者应控制食用量,以免血糖升高。

3. 过敏人群慎用


少数人群对山竹果过敏,食用后可能会出现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应避免食用。

4. 孕妇慎用


由于缺乏足够的临床研究数据,孕妇应谨慎食用山竹果,以免影响胎儿健康。

2024-12-04


上一篇:中草药功效速记大全:让你轻松掌握药理知识

下一篇:中药元参:功效奇特、用途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