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扶手藤:功效、应用及现代研究200


扶手藤,别名也叫作金丝吊蝴蝶、乌蔹莓、五叶藤等,是一种常见的攀援植物,其根茎入药,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在中医药典籍中多有记载,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本文将深入探讨扶手藤的功效、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以及现代研究进展,以期更全面地了解这一传统中药材。

一、扶手藤的药材来源及性味归经

扶手藤为葡萄科植物乌蔹莓 *Cayratia japonica* (Thunb.) Gagnep. 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除去泥土及细根,洗净,切片,晒干。其性味归经为:甘、微苦,平。归肝、肾经。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可能因为品种差异,药效上存在细微差别,需谨慎使用,并遵循医嘱。

二、扶手藤的主要功效

扶手藤的主要功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祛风湿,通经络:这是扶手藤最主要的功效之一。其具有疏通经络、缓解关节疼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骨酸痛等症。对于因风寒湿邪侵袭引起的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扶手藤往往能起到显著的缓解作用。

2.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扶手藤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血液供应,从而减轻炎症反应,达到消肿止痛的效果。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症。

3. 利尿消肿:扶手藤还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可以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从而缓解水肿症状。对于肾炎、心衰等引起的浮肿,扶手藤可以作为辅助治疗药物。

4. 止血:部分文献记载扶手藤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但其止血功效相较于其他专属性止血药材而言较弱,需谨慎使用。

5. 其他功效:一些民间偏方也将其用于治疗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一些妇科疾病,但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需谨慎对待,并咨询专业医师。

三、扶手藤的临床应用

在临床实践中,扶手藤常被用于以下几种疾病的治疗:

1. 风湿性关节炎:常与其他具有祛风除湿功效的中药材配伍使用,例如独活、羌活、防风等,以增强疗效。

2. 腰腿痛:对于因风寒湿邪侵袭引起的腰腿痛,扶手藤可以起到舒筋活络、缓解疼痛的作用。

3. 跌打损伤: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引起的瘀血肿痛,常与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材配伍使用,例如桃仁、红花等。

4. 水肿:作为辅助治疗药物,配合其他利尿消肿药物使用,可以增强疗效。

四、扶手藤的现代研究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扶手藤的现代药理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研究表明,扶手藤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多糖类化合物以及其他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可能与其药理作用有关。例如,部分研究显示其提取物具有抗炎、镇痛、抗氧化等作用,这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然而,目前的研究还相对有限,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以阐明其具体的药效成分和作用机制。

五、扶手藤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扶手藤的常用剂量为10-30克,煎汤内服。具体用法用量应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调整。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脾胃虚寒者慎用。此外,使用扶手藤时应注意辨别真伪,避免误用。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有些地区,会用其制作成酒剂服用,但需严格按照专业人士的指导进行。

六、总结

扶手藤作为一种传统的草药,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和广泛的临床应用。其祛风湿、活血化瘀、利尿消肿等功效,为治疗多种疾病提供了有效的辅助手段。但需注意的是,本文所述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任何疾病的治疗都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在使用扶手藤之前,务必咨询专业的医师或药师,以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该药物。

2025-05-19


上一篇:黄泥薯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及现代研究

下一篇:板栗壳的药用价值及现代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