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祛湿常用中药材介绍17


湿气在中医理论中是一个常见致病因素,它能阻滞气血运行,影响脏腑功能,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祛湿是中医治疗的重要原则之一,很多中药材都具有祛湿的功效,临床上常应用于治疗湿气引起的疾病,如关节疼痛、水肿、消化不良等。

一、健脾化湿药

1. 茯苓:茯苓味甘淡性平,归脾、心、肾三经,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水肿、痰多、脾虚泄泻等症。

2. 白术:白术味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健脾利尿、燥湿止泻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虚湿盛、腹泻、水肿等症。

3. 扁豆:扁豆味甘性平,归脾、胃、肺经,具有健脾化湿、利水消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虚湿盛、水肿、消化不良等症。

二、利湿渗水药

1. 猪苓:猪苓味甘淡性平,归肾、膀胱经,具有利水渗湿、消肿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水肿、尿少、湿热淋浊等症。

2. 车前草:车前草味甘性寒,归肺、膀胱经,具有利尿通淋、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水肿、尿路感染、湿热黄疸等症。

3. 泽泻:泽泻味甘淡性寒,归肾、膀胱经,具有利尿通淋、渗湿消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水肿、尿少、湿热带下等症。

三、温阳利湿药

1. 苍术:苍术味苦辛性温,归脾、胃、肝经,具有温中散寒、燥湿健脾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虚湿盛、脘腹冷痛、水肿等症。

2. 肉桂:肉桂味辛甘性温,归脾、胃、心、肾经,具有温中止痛、散寒活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寒湿盛、腹痛泄泻、水肿等症。

3. 附子:附子味辛苦性热,归肾、脾、心包经,具有回阳救逆、温阳利水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寒湿凝滞、水肿、心阳虚衰等症。

四、清湿热药

1. 黄连:黄连味苦性寒,归心、小肠、胃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黄疸、痢疾、湿疹等症。

2. 黄柏:黄柏味苦性寒,归肾、大肠、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固涩止泻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泄泻、带下、湿疹等症。

3. 茵陈:茵陈味苦辛性微寒,归肝、胆经,具有清热利湿、解毒退黄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黄疸、肝炎、湿疹等症。

五、其他常用祛湿药

1. 土茯苓:土茯苓味甘淡性平,归肝、脾、肾经,具有清热利湿、解毒除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疮、湿疹、梅毒等症。

2. 薏苡仁: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归脾、肺、肾经,具有健脾利水、清热消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水肿、脾虚泄泻、湿疹等症。

3. 桑叶:桑叶味苦甘性寒,归肺、肝经,具有清热利湿、疏风散热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风湿湿热、皮肤瘙痒、湿疹等症。

注意:祛湿中药材的使用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在中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滥用,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2024-11-28


上一篇:中医祛湿佳方,告别湿气烦恼

下一篇:祛湿中药:打造健康体质,远离湿邪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