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湿祛内热的常用中药材183


湿热内蕴是中医内科常见证候,多因外感湿热或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热蕴结所致。湿热内蕴证候常见发热、口干口苦、小便短赤、大便黏滞不爽、苔黄腻等。化湿祛内热的中药材有很多,常用如下:

1. 苍术

苍术性温,味苦辛,归脾、胃、肝经。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的作用。用于脾虚湿盛、水肿、泄泻、风寒湿痹等症。

2. 赤小豆

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归心、小肠经。具有利水渗湿、清热解毒的作用。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热淋、丹毒、痈疽等症。

3. 泽泻

泽泻性寒,味甘咸,归肾、膀胱经。具有利水渗湿、清热除湿的作用。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淋证、湿热黄疸等症。

4. 滑石

滑石性寒,味甘淡,归肺、脾、胃经。具有清热利湿、渗湿止泻的作用。用于湿热暑泻、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5. 黄芩

黄芩性寒,味苦,归心、肺、脾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用于湿热蕴肺、黄疸、热淋等症。

6. 黄连

黄连性寒,味苦,归心、胃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用于湿热内盛、黄疸、痢疾、口疮等症。

7. 茵陈

茵陈性微寒,味苦辛,归肝、脾经。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疸的作用。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热淋等症。

8. 栀子

栀子性寒,味苦,归心、肝、胆经。具有清热利湿、泻火除烦的作用。用于湿热蕴热、黄疸、热病烦渴等症。

9. 金银花

金银花性寒,味甘,归肺、心经。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的作用。用于湿热内蕴、咽喉肿痛、热淋等症。

10. 菊花

菊花性寒,味甘苦,归肺、肝经。具有清热解毒、平肝明目、疏风散热的作用。用于湿热内蕴、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等症。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材的使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乱用。不同证候的化湿祛内热中药材选择和配伍也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辨证施治。

2024-12-13


上一篇:中药祛湿之王:告别湿气困扰

下一篇:吃了祛湿中药肚子疼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