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湿中药图鉴:告别湿气烦恼168


湿气是中医中一种常见的病理产物,表现为身体沉重、疲劳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祛湿是中医养生保健的重要环节,而中药更是祛湿的利器。本文将为大家详尽介绍常用的祛湿中药,帮助大家有效告别湿气烦恼。

1. 茯苓
茯苓
图1:茯苓

药材图片:参见图1

功效:茯苓性平,味甘淡,归脾、肺、心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适用于湿邪内阻、小便不利、脾虚纳差、心悸怔忡等症。

2. 薏苡仁
薏苡仁
图2:薏苡仁

药材图片:参见图2

功效:薏苡仁性微寒,味甘淡,归脾、胃、肺经。具有健脾渗湿、清热利尿、除痹止痛的功效。适用于湿热痹痛、脾虚泄泻、小便不利等症。

3. 泽泻
泽泻
图3:泽泻

药材图片:参见图3

功效:泽泻性寒,味甘咸,归肾、膀胱经。具有利水渗湿、清热除烦、固涩止崩的功效。适用于水湿内停、小便不利、尿血、崩漏等症。

4. 白术
白术
图4:白术

药材图片:参见图4

功效:白术性温,味甘苦,归脾、胃经。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健脾、止泻固摄的功效。适用于脾虚泄泻、水肿腹胀、带下不止等症。

5. 苍术
苍术
图5:苍术

药材图片:参见图5

功效:苍术性温,味辛苦,归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健脾、化痰通络、消肿止痛的功效。适用于湿痰阻肺、胸闷咳嗽、水肿腹胀、关节疼痛等症。

6. 黄芪
黄芪
图6:黄芪

药材图片:参见图6

功效:黄芪性温,味甘,归脾、肺经。具有益气补虚、健脾利水、托疮生肌的功效。适用于脾虚湿盛、水肿尿少、疮疡不敛等症。

7. 陈皮
陈皮
图7:陈皮

药材图片:参见图7

功效:陈皮性温,味辛苦,归脾、肺经。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温中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脾虚湿滞、胸闷腹胀、咳嗽痰多、恶心呕吐等症。

8. 藿香
藿香
图8:藿香

药材图片:参见图8

功效:藿香性微温,味辛,归脾、胃、肺经。具有芳香化湿、行气止泻的功效。适用于湿邪内侵、头痛身重、腹泻吐泻、食欲不振等症。

9. 香附
香附
图9:香附

药材图片:参见图9

功效:香附性温,味辛,归肝、脾经。具有理气解郁、活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痛经等症。

10. 茵陈
茵陈
图10:茵陈

药材图片:参见图10

功效:茵陈性微寒,味苦辛,归肝、胆经。具有清热利湿、疏肝利胆的功效。适用于湿热黄疸、肝胆湿热、疮疡湿疹等症。以上便是常用的祛湿中药,它们具有不同的功效,可以根据自身症状选择使用。在使用中药祛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辨清证型:中医祛湿讲究辨证论治,不同证型使用的中药也不相同。建议咨询专业医师,根据自身情况对症下药。
* 遵医嘱服用:中药剂量和用法都有讲究,应严格遵照医嘱服用,切勿自行调整或滥用。
* 注意禁忌:有些中药存在禁忌症,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在服用前应咨询医师,避免不当使用造成不良后果。
* 长期坚持:祛湿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坚持使用中药,方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2024-12-14


上一篇:祛湿中药汤剂有哪些?

下一篇:祛湿养生的洗脚中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