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调理脾胃:健脾祛湿除胃热267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健康,就能吸收营养,运化水谷,滋养全身。但现代人由于饮食不规律、压力大等原因,脾胃功能容易受损。脾虚湿盛、胃热内蕴等问题随之而来,导致一系列不适症状。
脾虚湿盛的表现为腹胀、腹泻、大便溏稀、四肢无力、食欲不振等。胃热内蕴的表现为口干口苦、咽痛、胃灼热、反酸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中药调理脾胃,健脾祛湿除胃热。
健脾祛湿中药
1. 白术:味苦性温,归脾、胃经。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作用。常用于脾虚湿盛、腹胀泄泻、水肿等症。
2.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脾、肺、心经。有健脾渗湿、利水消肿的作用。常用于脾虚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3. 山药:味甘平性,归脾、肺、肾经。有健脾益胃、养阴生津的作用。常用于脾虚泄泻、肺虚咳嗽、肾虚遗尿等症。
除胃热中药
1. 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脾、胃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常用于胃火炽盛、口苦咽痛、反胃呕吐等症。
2. 黄芩:味苦性寒,归心、肺、三焦经。有清热降火、泻热止痢的作用。常用于肺热咳喘、心火亢盛、肝火目赤等症。
3. 栀子:味苦性寒,归心、肺、胃经。有清热泻火、凉血止血的作用。常用于胃热呕吐、烦躁口渴、高热神昏等症。
中药方剂举例
健脾祛湿除胃热方:白术15g,茯苓12g,山药10g,黄连6g,黄芩10g,栀子9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7-10天。
用法用量可根据个人体质和症状轻重酌情加减。服用中药前,应咨询中医师或合格的中医从业人员。
注意事项
1. 脾胃虚弱者,服用健脾中药时不宜过量,以免伤及脾胃。
2. 胃热盛者,服用清热中药时不宜久服,以免伤及阴津。
3. 脾胃虚弱合并胃热者,应在中医师指导下同时服用健脾和清热的中药。
4. 中药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不可随意自行服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通过中药调理脾胃,健脾祛湿除胃热,可以有效改善脾胃功能,缓解腹胀腹泻、口干口苦、胃灼热反酸等不适症状,从而增强身体抵抗力和免疫力。但需要注意的是,中药调理需要耐心和坚持,切不可急于求成或随意自行用药。
2024-12-14
上一篇:祛湿排寒中药浴包:适用范围与用法
中药知母功效深度解析:清热滋阴的“药中仙草”与现代应用
https://h5cards.com/zhongyaogongxiao/99969.html
揭秘“姜活”:生姜、干姜与炮姜的百变别名及实用功效全解析
https://h5cards.com/zhongyaobieming/99968.html
覆盆子:固精缩尿、补肝明目的红色瑰宝——传统中药与现代营养学的双重视角深度解析
https://h5cards.com/zhongyaozuoyong/99967.html
揭秘昆虫中药的奇妙功效:从蝎子到僵蚕,虫类药的古今智慧与现代应用
https://h5cards.com/zhongyaozuoyong/99966.html
告别湿气与疼痛:中医专家详解止痛祛湿的经典中药与实用方剂
https://h5cards.com/zhongyaoqushi/99965.html
热门文章
喝了祛湿中药唾液变多了,这是怎么回事?
https://h5cards.com/zhongyaoqushi/6494.html
清热祛湿的中药有哪些?
https://h5cards.com/zhongyaoqushi/66.html
中医祛湿妙方:中药贴化解湿邪不适
https://h5cards.com/zhongyaoqushi/834.html
中药祛湿真能保肝吗?
https://h5cards.com/zhongyaoqushi/7607.html
中药祛湿茶的强力功效,告别湿气困扰
https://h5cards.com/zhongyaoqushi/1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