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湿利水常用中药组方剂量129


中医认为,湿邪是引起多种疾病的重要因素。湿邪停留体内,不仅会影响脾胃功能,还会阻碍气血运行,导致水肿、腹胀、小便不利等症状。因此,祛湿利水是中医治疗湿证的重要原则。

中药中有很多祛湿利水的药物,不同的药物具有不同的功效和作用。临床上常将这些药物组方使用,以增强疗效。下面介绍几个常用的祛湿利水中药组方剂量:

1. 五苓散

五苓散主要用于治疗湿热蕴结所致的小便不利、水肿、口渴等症。方中五味药均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组成为:茯苓30g、猪苓30g、泽泻30g、白术30g、桂枝10g。

2. 三仁汤

三仁汤主要用于治疗湿热蕴结导致的腹胀、恶心、呕吐等症。方中三味药均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组成为:杏仁30g、薏苡仁30g、扁豆30g。

3. 二妙丸

二妙丸主要用于治疗湿热下注导致的带下过多、阴部瘙痒等症。方中二味药均具有清热利湿、杀虫止痒的功效。组成为:苍术30g、黄柏30g。

4. 舟车丸

舟车丸主要用于治疗湿热内蕴导致的头晕恶心、呕吐等症。方中三味药均具有清热利湿、止呕的功效。组成为:苍术30g、茯苓30g、半夏30g。

5. 八正散

八正散主要用于治疗湿热蕴积导致的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症。方中八味药均具有清热利湿、活血止痛的功效。组成为:羌活30g、独活30g、威灵仙30g、防风30g、骨碎补30g、白芷30g、当归30g、川芎30g。

6. 茵陈五苓散

茵陈五苓散主要用于治疗湿热黄疸、小便不利、水肿等症。方中六味药均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的功效。组成为:茵陈30g、茯苓30g、泽泻30g、猪苓30g、白术30g、甘草10g。

以上只是中药祛湿利水组方的一部分,具体用药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由专业医师辨证选方。此外,在使用中药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服用中药时,应遵医嘱,不可自行加减药量。
* 服用中药期间,应忌食辛辣、油腻、生冷等食物。
* 服用中药后,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2024-12-14


上一篇:中药里的祛湿良方

下一篇:寒湿重喝中药能驱散寒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