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通终祛湿散寒:中医经典中药方290


湿邪是中医术语,指外在环境潮湿或饮食不节导致体内的水液代谢失常,形成湿气滞留。湿气在人体内可化热、化寒、化痰,引发一系列疾病。其中,湿寒证是指寒湿邪气郁积体内导致的疾病,常见症状有畏寒肢冷、腹痛腹泻、大便溏薄、舌苔白腻等。

祛湿散寒是治疗湿寒证的重要原则。中医经典中药方中,除湿通终祛湿散寒方以其疗效显著、组方简便而闻名。该方剂由茯苓、陈皮、白术、苍术、甘草等中药组成,具有健脾利湿、温中散寒、化痰止泻的功效。

方剂组成及功效

1. 茯苓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脾虚乏力、心悸失眠等症。

2. 陈皮


陈皮味苦、辛,性温,归脾、肺经。具有健脾理气、燥湿化痰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咳嗽痰多等症。

3. 白术


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健脾益气、渗湿止泻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虚腹泻、水肿、倦怠乏力等症。

4. 苍术


苍术味苦、辛,性温,归脾、胃、肝经。具有燥湿健脾、消积化痰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腹胀胸闷、痰多咳嗽等症。

5. 甘草


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咳嗽气喘、疮疡肿痛等症。

方剂配伍原理

除湿通终祛湿散寒方中,茯苓利水渗湿,陈皮燥湿化痰,白术健脾益气,苍术燥湿健脾,甘草调和诸药,五药合用,共奏健脾利湿、温中散寒之效。其中,茯苓、陈皮、白术为君药,苍术、甘草为臣药。

适应证

除湿通终祛湿散寒方适用于湿寒证,表现为畏寒肢冷、腹痛腹泻、大便溏薄、舌苔白腻等症状。如慢性腹泻、脾胃虚弱、水肿等病症。

用法用量

口服,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10-14天为一个疗程。根据患者病情,可适当调整用量和疗程。

注意事项

1. 本方不适用于阴虚燥热者。

2. 服药期间忌食生冷寒凉食物。

3. 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除湿通终祛湿散寒方是中医经典中药方,具有健脾利湿、温中散寒、化痰止泻的功效。适用于湿寒证,如慢性腹泻、脾胃虚弱、水肿等病症。该方剂组方严谨,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4-12-19


上一篇:有效的减肥祛湿中药方剂:告别肥胖与湿气

下一篇:中医祛湿降肝火中药方剂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