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湿健脾,益气除热:同仁堂十大祛湿中药材318


湿气是中医概念中的一种致病因素,常表现为身体浮肿、沉重、疲乏无力等症状。中医认为,湿气可分为外湿和内湿,外湿多由外界环境潮湿或涉水淋雨引起,内湿则多由脾胃运化失常导致。祛湿是中医治疗湿证的重要环节,同仁堂作为中医药行业的百年老字号,积累了丰富的祛湿经验,总结出了十大常用的祛湿中药材,供大家参考。

1. 茯苓

茯苓,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味甘、淡,性平。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益气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水肿、脾虚泄泻等湿证。茯苓质地坚硬,煎服前需先研成细末或蒸软后再使用。

2. 薏苡仁

薏苡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子,味甘、淡,性微寒。薏苡仁具有利水渗湿、健脾除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水肿、湿热泄泻、小便不利等湿证。薏苡仁质地较硬,煎服前需先浸泡至膨胀后再使用。

3. 莲子

莲子,为睡莲科植物莲的干燥成熟种子,味甘、涩,性平。莲子具有清热燥湿、健脾益胃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虚泄泻、湿热痢疾、口干舌燥等湿证。莲子心性凉,具有清心安神的作用,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

4. 芡实

芡实,为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子,味甘、涩,性平。芡实具有健脾益肾、固涩止泻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虚泄泻、小便频数、遗尿等湿证。芡实质地坚硬,煎服前需先浸泡至膨胀后再使用。

5. 红豆

红豆,为豆科植物赤小豆的干燥成熟种子,味甘、酸,性平。红豆具有健脾利水、消肿除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水肿、脾虚泄泻、脚气浮肿等湿证。红豆质地较硬,煎服前需先浸泡至膨胀后再使用。

6. 绿豆

绿豆,为豆科植物绿豆的干燥成熟种子,味甘,性寒。绿豆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暑湿感冒、热毒发斑、水肿等湿证。绿豆质地较硬,煎服前需先浸泡至膨胀后再使用。

7. 白扁豆

白扁豆,为豆科植物白扁豆的干燥成熟种子,味甘、淡,性平。白扁豆具有健脾利湿、益气化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虚湿盛、水肿浮肿、泄泻腹胀等湿证。白扁豆质地较硬,煎服前需先浸泡至膨胀后再使用。

8. 白术

白术,为菊科植物苍术的干燥根茎,味苦、辛,性温。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虚湿盛、水肿浮肿、泄泻腹胀等湿证。白术质地较硬,煎服前需先炮制后再使用。

9. 泽泻

泽泻,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干燥块根,味甘、淡,性寒。泽泻具有利水渗湿、清热除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湿热痢疾等湿证。泽泻质地较硬,煎服前需先炮制后再使用。

10. 茵陈

茵陈,为菊科植物茵陈的干燥全草,味苦、辛,性寒。茵陈具有清热利湿、疏风除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黄疸、湿疹瘙痒、水肿脚气等湿证。茵陈性寒,煎服前需先炮制后再使用。

以上十大中药材是同仁堂常用的祛湿药材,具有利水渗湿、健脾益气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各种湿证。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材的应用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随意服用。

2024-12-20


上一篇:身体祛湿用哪四种中药材?

下一篇:揭秘祛湿排毒的10大中药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