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湿中焦的常用中药18


湿邪是中医病因之一,是指人体内水液代谢失常,导致水湿停滞于肌表、皮下、关节、脏腑等部位所引起的病理变化。中焦为脾胃所在,脾胃为气机升降枢纽,是水湿代谢的重要脏腑,故中焦湿邪是临床上常见的病证。

祛湿中焦的常用中药

1. 苍术

苍术性味辛、苦、温,归脾、胃经。具有燥湿健脾、化湿运脾、祛风散寒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湿邪内阻、脾胃虚弱、脘腹胀满、泄泻等证。

2. 茯苓

茯苓性味甘、淡、平,归心、肺、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脾虚腹泻、心悸失眠等证。

3. 白术

白术性味甘、苦、温,归脾、胃经。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安胎止汗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水肿、泄泻、自汗盗汗等证。

4. 厚朴

厚朴性味辛、苦、温,归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化痰、宣肺理气、温中下气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痰中阻、胸膈胀满、咳嗽气喘等证。

5. 半夏

半夏性味辛、苦、温,归肺、胃经。具有燥湿化痰、消痞散结、降逆止呕等功效。常用于治疗痰湿阻滞、胸膈满闷、恶心呕吐等证。

6. 陈皮

陈皮性味辛、苦、温,归脾、肺经。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止咳平喘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胃气滞、脘腹胀满、咳嗽气喘等证。

7. 泽泻

泽泻性味甘、苦、寒,归肾、膀胱经。具有利水渗湿、清热利尿、平肝益肾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肝肾阴虚等证。

8. 猪苓

猪苓性味甘、淡、平,归肾、膀胱经。具有利水渗湿、清热解毒、健脾益肾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脾肾虚弱等证。

9. 车前草

车前草性味甘、寒,归肾、膀胱经。具有利水渗湿、清热解毒、明目安神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目赤昏花等证。

10. 薏苡仁

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益胃、清热解毒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水肿、脾虚泄泻、湿疹疮毒等证。

注意事项

1. 中药祛湿应根据患者的具体证型选择合适的中药,切勿自行用药。

2. 脾胃虚弱者宜配伍健脾益气之品,如党参、白术等。

3. 水湿内停,兼有寒邪者,宜配伍温燥之品,如附子、干姜等。

4. 湿邪较重者,可适当加大药量,但应注意避免伤及脾胃。

5. 脾胃虚弱者不宜久服燥湿药。

2024-12-22


上一篇:中药米祛湿:中医智慧,养生利器

下一篇:中草药祛湿花茶:告别湿气侵扰,恢复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