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健脾祛湿,治水肿喘咳269


茯苓,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作用,是常用的中药材。在临床上,茯苓常用于治疗水肿、脾虚、心悸、失眠等证。茯苓健脾祛湿的功效比较突出,对于水湿引起的各种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茯苓祛湿

水湿是中医病机名,指人体内水液代谢失常,水液不能正常运化,停聚在体内而形成的病理产物。水湿停聚可引起腹胀、恶心、呕吐、泄泻、小便不利、水肿等症状。茯苓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水湿停聚引起的各种疾病。如《神农本草经》记载,茯苓"利水道,逐水肿",《本草纲目》记载,茯苓"利小便,破水饮"。临床上,茯苓常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腹胀、泄泻等水湿停聚引起的疾病。

茯苓健脾

脾胃虚弱是中医学常见的病证,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倦怠乏力等症状。茯苓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各种疾病。如《本草经疏》记载,茯苓"补脾胃,益气力",《本草纲目》记载,茯苓"健脾胃,安神益智"。临床上,茯苓常用于治疗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倦怠乏力等脾胃虚弱引起的疾病。

茯苓宁心安神

茯苓还具有宁心安神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心悸、失眠、健忘等神经衰弱引起的症状。如《本草纲目》记载,茯苓"安神益智",《本草经疏》记载,茯苓"安心神,益智力"。临床上,茯苓常用于治疗心悸、失眠、健忘等神经衰弱引起的疾病。

茯苓的用法用量

茯苓可煎汤、泡茶、研粉服用。煎汤时,取茯苓15-30克,加水煎煮,取汁饮用。泡茶时,取茯苓3-5克,加沸水冲泡,代茶饮用。研粉服用时,取茯苓研成细粉,每次取3-5克,温水送服。

茯苓的禁忌

茯苓一般没有禁忌,但脾胃虚寒、泄泻者慎用。

茯苓的药用价值

茯苓是一味药用价值较高的中药材,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作用。临床上,茯苓常用于治疗水肿、脾虚、心悸、失眠等证。茯苓的药用价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利水渗湿:茯苓利水渗湿的功效比较突出,对于水湿引起的各种疾病有较好的疗效。如水肿、小便不利、腹胀、泄泻等。
健脾和胃:茯苓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各种疾病。如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倦怠乏力等。
宁心安神:茯苓具有宁心安神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心悸、失眠、健忘等神经衰弱引起的症状。
其他:茯苓还具有益气补虚、壮筋骨、延年益寿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身体虚弱、筋骨无力、腰膝酸软等症。

2024-12-23


上一篇:中药祛湿处方,有效改善身体湿气

下一篇:中药祛湿大揭秘:10味良药助你排出体内多余湿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