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困湿身,教你几味中药祛湿气390


一、中医祛湿辨证

在中医理论中,“湿”是一种致病因素,主要指人体内津液代谢失常,水液聚集过多,运化不利所致。春季天气潮湿多雨,湿邪容易侵袭人体,表现为倦怠乏力、肢体沉重、食欲不振、大便溏稀、舌苔白腻等症状。

二、春季祛湿中药

1. 苍朮:性温味苦,归脾、胃经,具有燥湿健脾、利水消肿的功效,是祛湿健脾要药。

2. 茯苓:性平味甘,归心、脾、肺、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水肿、脾虚纳弱、失眠健忘等症状。

3. 泽泻:性寒味甘,归肾、膀胱经,具有利水渗湿、清热除烦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

4. 白术:性温味甘,归脾、胃经,具有健脾益气、燥湿止泻的功效,适用于脾虚湿盛、泄泻不止等症状。

5. 薏苡仁:性凉味甘,归脾、胃、肺经,具有健脾利湿、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水肿、脾虚泄泻、小便不利等症状。

三、祛湿中药方剂

1. 二仙汤:苍朮、茯苓各15克,加水煎服,具有健脾利湿、消肿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湿气阻滞所致的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

2. 五苓散:茯苓、泽泻、猪苓、白术、桂枝各9克,加水煎服,具有利水渗湿、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湿热内蕴等症状。

3. 归脾丸:白术、茯苓、当归、白芍、黄芪、山药各15克,加水煎服,具有健脾益气、燥湿止泻的功效,适用于脾虚湿盛、泄泻不止等症状。

四、春季祛湿注意事项

1. 注意保暖:春季气温变化较大,要注意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寒受湿,加重湿邪侵袭。

2. 饮食清淡:春季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寒凉的食物,宜多食清淡温热、利水渗湿的食物,如薏米、赤小豆、冬瓜等。

3. 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调节人体代谢,祛除湿气。

4. 适当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循环,增强身体代谢,有助于祛湿排毒,如快走、游泳等。

5. 戒除烟酒:烟酒伤身,过量吸烟饮酒会损伤脾胃,加重湿邪停留,不利于祛湿。

2024-12-25


上一篇:胖子祛湿中药

下一篇:中药祛湿:告别湿气“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