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祛寒祛湿常用中药288


中医认为,寒湿是导致多种疾病的病理根源之一。寒湿之气入侵人体后,会阻滞气血运行,使经络不通,从而引发各种不适症状。因此,祛寒祛湿是中医调理身体的重要手段之一。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祛寒祛湿中药:

1. 苍术

苍术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健脾、化痰止咳的功效。苍术对于湿邪引起的脾虚腹泻、水肿、食欲不振等症状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2. 白术

白术味甘、苦,性温,归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燥湿止泻的功效。白术适用于脾虚湿盛导致的腹泻、腹胀、呕吐等症状。

3. 茯苓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肺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茯苓对于水肿、小便不利、脾虚腹泻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4. 薏苡仁

薏苡仁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具有健脾益胃、利水渗湿的功效。薏苡仁对于湿邪引起的腹泻、腹胀、水肿等症状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5. 泽泻

泽泻味甘、苦,性寒,归肾、膀胱经。具有利水渗湿、清热解毒的功效。泽泻对于水肿、小便不利、湿热淋浊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6. 桂枝

桂枝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的功效。桂枝对于寒气引起的感冒、发热、肢体麻木等症状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7. 生姜

生姜味辛、辣,性温,归肺、脾、胃经。具有温中散寒、止呕止泻的功效。生姜对于寒气引起的感冒、腹痛、呕吐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8. 红参

红参味甘、微苦,性温,归心、肺、脾、肾经。具有补气固脱、温阳散寒的功效。红参对于气虚寒盛导致的阳痿、早泄、畏寒怕冷等症状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9.肉桂

肉桂味辛、甘,性温,归心、脾、肾经。具有温阳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肉桂对于寒气引起的腹痛、腹泻、痛经等症状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10. 附子

附子味辛、甘,性热,有大毒,归心、肾经。具有回阳救逆、散寒止痛的功效。附子适用于心阳虚衰、寒邪内盛引起的昏迷、休克、四肢厥冷等症。附子有毒,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使用注意事项

祛寒祛湿中药虽有较好的疗效,但不同体质的人群使用应有所区别。阳虚寒盛者宜用温热性中药,如桂枝、生姜、红参等;阴虚火旺者宜用凉性中药,如泽泻、茯苓等;气血虚弱者宜用补气益血的中药,如人参、白术等。具体用药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2024-12-01


上一篇:祛脾湿的中医药方:方剂与用法解析

下一篇:中药祛湿化痰,告别湿邪痰堵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