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祛湿利尿药材全图鉴:药性功效一目了然58


湿气,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指滞留在人体内的水液代谢废物,常因外感湿邪,或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湿气过重,可引起一系列身体不适,如体倦乏力、腹泻、水肿等。中医祛湿,以利湿渗湿为主,常用的中药包括以下几种:

【芳香化湿药】

1. 苍术

- 味辛、苦,性温

- 功效:祛湿健脾、燥湿生肌

2. 厚朴

- 味辛、苦,性温

- 功效:温中散寒、燥湿化痰

3. 茯苓

- 味甘、淡,性平

-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4. 泽泻

- 味苦、甘,性寒

- 功效:利尿渗湿、清热除烦

5. 猪苓

- 味甘、淡,性平

- 功效:利水渗湿、清热解毒

【苦寒燥湿药】

6. 黄连

- 味苦、寒,性寒

-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7. 黄柏

- 味苦、涩,性寒

-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8. 龙胆草

- 味苦、寒,性寒

- 功效:清热燥湿、泻肝利胆

9. 车前草

- 味甘、苦,性寒

- 功效:清热利尿、渗湿消肿

10. 薏苡仁

- 味甘、淡,性凉

- 功效:健脾渗湿、利水消肿

【辛温化湿药】

11. 干姜

- 味辛、热,性温

- 功效:温中散寒、健脾益胃

12. 桂枝

- 味辛、甘,性温

- 功效:解表散寒、通经活络

13. 白术

- 味苦、甘,性温

- 功效:健脾益气、燥湿止泻

14. 附子

- 味辛、甘,性热

- 功效:温补肾阳、散寒止痛

15. 肉桂

- 味辛、甘,性热

- 功效:温中散寒、活血止痛

【总结】

中医祛湿,需要针对不同证型选择合适的药材。芳香化湿药适用于脾胃湿邪较盛者;苦寒燥湿药适用于湿热证者;辛温化湿药适用于寒湿证者。具体用药,应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2024-12-27


上一篇:中药祛湿指南:告别体内湿气,一身轻松

下一篇:中药解毒祛湿 经络疏通一身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