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温和祛湿法:药到病除,不伤正气373


湿邪,中医学名词,泛指一切水液代谢障碍。湿邪困扰在人体内,轻则表现为头昏脑胀、胸闷纳呆、困重乏力、四肢酸痛;重则导致水肿、关节疼痛、皮肤湿疹等症状。如今,湿邪已成为常见的健康问题,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影响。

中医认为,祛湿需遵循“扶正祛邪”的原则,即在祛除湿邪的同时,兼顾调理正气。以下介绍几种温和祛湿的中药,既能有效祛湿,又不会伤及正气,适合体质虚弱或久病体虚者使用。

藿香

性温,味辛香。具有解暑化湿、理气和胃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暑湿表证,如身重困倦、头晕胸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佩兰

性微寒,味苦。具有清热利湿、解暑止呕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湿热证,如身热心烦、口渴多饮、湿疹瘙痒等。

苍术

性温,味苦辛。具有健脾燥湿、化痰散结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脾虚湿盛证,如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水肿等。

茯苓

性平,味甘淡。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水肿、脾虚湿盛证,如小便不利、腹胀便溏、心悸失眠等。

山药

性平,味甘。具有健脾益气、补肾固涩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脾虚湿盛证,如腹泻、便溏、水肿、夜尿频多等。

芡实

性平,味甘涩。具有益肾固精、止泻利湿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肾虚湿盛证,如小便不利、遗尿、腹泻等。

莲子

性平,味甘涩。具有清心安神、止泻利湿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心脾两虚证,如失眠多梦、健忘心悸、腹泻便溏等。

扁豆

性平,味甘。具有健脾利湿、益气化痰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脾虚湿盛证,如腹胀、便溏、痰多咳嗽等。

薏米

性微寒,味甘淡。具有健脾利湿、清热解毒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湿热证,如小便不利、湿疹瘙痒、水肿等。

以上中药配伍使用,祛湿效果更佳。具体用法用量,请咨询中医师。另外,平时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清淡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等,有助于预防和调理湿邪。

2024-12-29


上一篇:仙茅中药,祛湿除痹,强身健体

下一篇:中药黄芪,祛湿劲儿大,5大功效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