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敷祛湿中医药方大全51


湿邪是引起许多疾病的常见病因,去除湿邪对恢复身体健康非常重要。外敷祛湿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使用中药敷贴穴位或患处,具有散寒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一、外敷祛湿中药方

1. 祛湿止痛方

组成:苍术15g,白术15g,艾叶10g,生姜10g,当归10g,红花10g

用法:将药材研成细末,加入适量白酒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每日一次。

2. 驱寒祛湿方

组成:艾叶15g,生姜15g,桂皮10g,干姜10g,羌活10g,独活10g

用法:将药材研成细末,加入适量醋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每日一次。

3. 活血化瘀祛湿方

组成:当归15g,红花15g,川芎10g,乳香10g,没药10g,血竭10g

用法:将药材研成细末,加入适量米醋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每日一次。

4. 消肿止痛祛湿方

组成:地黄15g,山药15g,茯苓10g,泽泻10g,车前子10g,白术10g

用法:将药材研成细末,加入适量黄酒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每日一次。

5. 温经散寒祛湿方

组成:肉桂10g,干姜10g,附子10g,白术10g,黄芪10g,当归10g

用法:将药材研成细末,加入适量白酒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每日一次。

二、外敷祛湿穴位

除了穴位,外敷祛湿还可选择以下穴位: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膝下三寸)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三寸)
脾俞穴(位于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
肾俞穴(位于背部,第二腰椎棘突下)
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

三、外敷祛湿注意事项

1. 外敷祛湿时,应注意皮肤清洁,敷贴前用温水清洗患处。

2. 敷贴时,力道适中,以局部微暖为度。

3. 敷贴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30-60分钟。

4. 敷贴后,用温水清洗患处,避免敷贴物残留。

5. 外敷祛湿期间,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6. 孕妇、儿童、皮肤破损者慎用外敷祛湿。

2024-12-03


上一篇:健脾祛湿活血通络的中医药方

下一篇:中药菟丝子:滋阴祛湿、守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