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中药可以祛除湿浊300


湿浊是中医病理学里的一个概念,指体内水液代谢障碍,津液不化,聚而成浊,阻滞经络、脏腑,从而引起各种疾病。

祛湿浊是中医治病的一个重要原则,临床上常用以下中药祛湿浊:

利湿渗湿药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化痰,用于水肿、痰饮、脾虚湿盛等症。泽泻:利水渗湿,清热除湿,用于水肿、暑湿泻痢、小便不利等症。猪苓:利水渗湿,解毒散结,用于水肿、尿少、淋浊等症。金银花:清热解毒,利尿渗湿,用于暑湿表证、水肿、淋浊等症。荷叶:清热利湿,升阳举陷,用于水肿、暑湿泻痢、呕吐泄泻等症。

温阳化湿药附子:回阳救逆,散寒除湿,用于寒湿凝滞、阳虚水肿等症。干姜:温中散寒,化湿止呕,用于寒湿呕吐、泄泻、腹痛等症。桂枝:发汗解表,温经散寒,用于湿寒表证、水肿等症。肉桂:温中散寒,燥湿温经,用于寒湿痹痛、水肿等症。吴茱萸:温中散寒,除湿止呕,用于寒湿呕吐、泻痢等症。

健脾化湿药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用于脾虚湿盛、水肿、泄泻等症。苍术:燥湿健脾,消食化积,用于脾虚湿盛、水肿、食积等症。山药:健脾益胃,补肺固肾,用于脾虚湿盛、水肿、泄泻等症。薏苡仁:健脾渗湿,清热利尿,用于脾虚湿盛、水肿、小便不利等症。芡实:健脾益肾,固涩止泻,用于脾虚湿盛、水肿、泄泻等症。

燥湿化痰药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用于脾虚湿盛、痰饮内停、呕吐等症。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化痰,用于水肿、痰饮、脾虚湿盛等症。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脾虚湿盛、痰饮内停、呕吐等症。生姜:温中散寒,化湿止呕,用于寒湿呕吐、泄泻、腹痛等症。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用于脾虚湿盛、痰饮内停等症。

清热化湿药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症、痢疾、疮疡等症。黄柏:清热燥湿,固涩止血,用于湿热痢疾、崩漏带下等症。栀子:清热利湿,泻火除烦,用于湿热黄疸、热淋涩痛等症。大青叶:清热化湿,解毒消肿,用于湿热疮疡、水肿等症。蒲公英:清热利湿,消炎解毒,用于湿热疮疡、水肿等症。

需要注意的是,祛湿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不可盲目用药。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的中医师。

2024-12-05


上一篇:中药祛湿需要持续多久?不同体质有不同疗程

下一篇:长期喝祛湿中药的利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