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湿寒体质的中药推荐264


前言

湿寒体质是一种中医上常见的体质类型,其表现为身体沉重、四肢酸懒、畏寒怕冷、容易腹胀、小便清长、舌苔白腻。湿寒体质者常受到湿邪和寒邪侵袭,导致体内水分代谢不畅,寒气凝滞。因此,祛湿祛寒是改善湿寒体质的关键。

祛湿中药

1. 白术


白术味甘、苦,性温,归脾、胃经。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化痰止泻的功效。用于脾虚湿盛、水肿泄泻、痰饮咳嗽等症。

2. 茯苓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用于水肿、小便不利、脾虚食少、心悸失眠等症。

3. 泽泻


泽泻味甘、苦,性寒,归肾、膀胱经。具有利水渗湿、清热除烦的功效。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湿热黄疸、心烦口渴等症。

4. 猪苓


猪苓味甘、淡,性平,归肾、膀胱经。具有利水渗湿、消肿排脓的功效。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淋证、痔疮肿痛等症。

5. 车前草


车前草味甘、淡,性寒,归肺、膀胱经。具有利水渗湿、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热淋涩痛、目赤肿痛等症。

祛寒中药

1. 附子


附子味辛、甘,性热,有大毒,归心、肺、肾经。具有温阳补肾、回阳救逆的功效。用于阳虚水肿、寒凝脉衰、四肢厥冷、虚脱危重等症。注意:附子有毒,必须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2. 干姜


干姜味辛、辣,性温,归脾、胃、肺经。具有温中止呕、散寒健胃、温肺化痰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寒、呕吐腹痛、寒咳喘促等症。

3. 肉桂


肉桂味辛、甘,性大热,归心、脾、肾经。具有温中止痛、活血通脉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寒、腹痛泄泻、宫寒痛经等症。

4. 吴茱萸


吴茱萸味苦、辛,性大热,归肝、脾、胃经。具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寒、呕吐呃逆、寒疝腹痛等症。

5. 艾叶


艾叶味苦、辛,性温,归脾、肝、肾经。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安胎止崩的功效。用于月经不调、痛经、胎动不安等症。

用药原则

湿寒体质者宜选用辛温利湿、温阳散寒的中药。在祛湿的同时,应注意温补脾肾,扶正驱邪。用药剂量和时间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不可自行滥用。

注意事项

1. 湿寒体质者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2.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生冷寒凉之物。

3. 适当运动,促进气血循环。

4.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抑郁。

5. 坚持治疗,不可半途而废。

2024-12-06


上一篇:祛湿祛燥中药方剂大全,助你远离湿气困扰

下一篇:中药泡澡祛寒祛湿有用,但并非适用于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