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味济世良方:健脾祛湿的中药瑰宝369


破除湿障,正气长存

中医讲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而脾气的健旺则是正气之源。当脾虚湿盛时,身体就会产生一系列不适症状,诸如腹胀、腹泻、大便不成形、食欲不振、四肢沉重等。若想调理脾胃,祛除湿邪,不妨尝试两味中药,发挥其强大的健脾祛湿功效,让身体焕发活力。

药到病除:健脾祛湿的双重奏

山药:补脾益肺,化湿生津


山药性平味甘,归脾、肺、肾经,兼具补脾肺、化湿生津的双重效果。脾虚湿气重者常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山药中的特定成分能健脾益气,改善消化吸收功能,同时其黏液质还有助于化湿生津,缓解口干舌燥等症状。

茯苓:利水渗湿,扶正固本


茯苓性平味甘淡,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湿气重时常伴有水肿、少尿等表现,茯苓能促进水分代谢,利尿消肿;而其健脾安神的作用,也有助于缓解脾虚引起的失眠多梦等症状。

用法用量:因人而异,咨询专业

山药:


生用: 30-60 克,洗净切片或捣碎,水煎或炖汤;
熟用: 煮熟食用,或蒸熟后捣泥制糕点。

茯苓:


15-30 克,洗净切片或粉碎,水煎或泡水代茶。

禁忌与注意事项
山药生用不宜过量,易引起滑肠。
茯苓不宜与生石膏同用。
脾胃虚寒者慎用。
服用中药前应咨询中医师,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调整用量和用法。

结语

山药与茯苓,两味中药,相辅相成,共同发挥健脾祛湿的功效。脾旺湿去,正气自然壮盛。若有脾虚湿盛之困扰,不妨尝试此方调理,让身体重拾轻松与健康。

2024-12-06


上一篇:湿气必备:祛湿中药材大揭秘

下一篇:吃祛湿中药后肚子不涨了,可能是体内的湿气被排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