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祛湿、活血化淤的常用中药106


清热祛湿中药茵陈:味苦、辛,性微寒,归肝、胆经。具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黄疸、湿疹、瘙痒等症。
黄芩:味苦、寒,归肺、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黄疸、热痢、咽喉肿痛等症。
金银花:味甘,性微寒,归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利咽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等症。
连翘:味苦、辛,性微寒,归心、肝、胆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热毒疮疡、咽喉肿痛等症。
蒲公英: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黄疸、乳腺炎、尿路感染等症。

活血化淤中药当归:味甘、辛,性温,归心、肝、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腹痛等症。
川芎:味辛、温,归肝、胆经。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瘀血疼痛、头痛、月经不调等症。
红花:味辛、温,归心、肝经。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瘀血阻滞、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等症。
桃仁:味苦、辛,性温,归心、肝、大肠经。具有活血化瘀、润肠通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瘀血阻滞、血瘀经闭、肠燥便秘等症。
丹参:味苦、微苦,性微寒,归心、肝经。具有活血化瘀、凉血消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血栓形成等症。

注意事项清热祛湿活血化淤的中药具有较强的药性,在服用前应咨询专业医师,根据自身情况辨证施治,切勿自行用药。同时,孕妇、儿童及年老体弱者应慎用或遵医嘱服用。

2024-12-07


上一篇:中医祛湿中药,养生堂为你一一详解

下一篇:吃祛湿中药后不出汗,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