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缠身,甩不掉?试试这10味祛湿中药,让你清爽一夏296


在中医理论中,“湿气”是导致人体各种不适的重要因素。湿气重的人往往会表现出舌苔厚腻、肢体沉重、头昏脑涨、食欲不振等症状。尤其是在夏季,湿气会更加严重,让人感到浑身黏腻不适。

祛除湿气,中药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下面推荐10味祛湿效果显著的中药,帮助你摆脱湿气困扰,清爽一夏。

1. 苍术

苍术性温味苦,归脾、胃、肝经,具有燥湿健脾、化痰利湿的功效。用于治疗湿邪内困引起的脾胃气滞、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泄泻等症状。

2. 白术

白术性温味甘,归脾、胃经,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虚湿盛引起的肢体沉重、浮肿、小便不利、白带过多等症状。

3. 茯苓

茯苓性平味甘,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虚湿盛引起的腹胀、水肿、小便不利、心悸失眠等症状。

4. 泽泻

泽泻性寒味甘,归肾、膀胱经,具有利水渗湿、清热泻火的功效。用于治疗水湿内停引起的浮肿、小便不利、热淋涩痛等症状。

5. 猪苓

猪苓性平味甘,归肾、膀胱经,具有利水渗湿、通淋化石的功效。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淋石等症状。

6. 薏苡仁

薏苡仁性凉味甘,归脾、肺、肾经,具有健脾益胃、利水渗湿、清热消肿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虚湿盛引起的腹泻、水肿、小便不利、皮肤瘙痒等症状。

7. 山药

山药性平味甘,归脾、肺、肾经,具有健脾益胃、固肾益精、利水渗湿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虚湿盛引起的腹泻、水肿、小便不利、夜尿频多,以及气虚乏力、腰膝酸软等症状。

8. 车前草

车前草性寒味甘,归膀胱经,具有利水渗湿、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热淋涩痛、尿路感染等症状。

9. 红豆

红豆性平味甘,归脾、胃、大肠经,具有健脾益胃、利水渗湿、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虚湿盛引起的腹泻、水肿、小便不利、皮肤瘙痒等症状。

10. 巷香

巷香性温味辛香,归脾、胃、肺经,具有健脾燥湿、温经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虚湿盛引起的腹痛、腹泻、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

以上这10味中药都是祛湿良药,可以根据自己的症状选择使用。需要注意的是,中药使用需谨慎,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2024-12-10


上一篇:健脾祛湿中药有哪些?一文中领略中医养生智慧

下一篇:湿气重中医祛湿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