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蒸腾,脾虚失调:先祛湿再健脾滋阴的中药178


在中医理论中,湿气是一大病邪,它能阻碍气血运行,影响脏腑功能。而脾虚失调又常常伴有湿气,形成湿热内困的病理状态,导致一系列不适症状。

湿热内困的症状

湿热内困的人常表现为以下症状:* 口干舌燥,口黏渴喜凉饮
* 身重困倦,四肢沉重酸痛
* 胸闷腹胀,食欲不振
* 小便黄赤,大便黏滞不爽
* 舌苔黄腻,脉濡滑

先祛湿再健脾滋阴的中药

针对湿热内困的病理机制,中医治疗遵循“先祛湿、再健脾滋阴”的原则。具体中药方剂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辨证选用,常见的有:

祛湿中药


* 茯苓:渗湿利水,健脾和胃
* 泽泻:利尿渗湿,清热化浊
* 猪苓:利水渗湿,健脾养胃
* 薏苡仁:健脾利湿,清热排脓
* 赤小豆:利尿消肿,清热解毒

健脾中药


* 黄芪:益气补脾,固表止汗
* 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
* 党参:补中益气,健脾养胃
* 茯苓:健脾和胃,利水渗湿
* 山药:健脾益胃,滋阴养血

滋阴中药


* 麦冬: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 玉竹:养阴润肺,生津止渴
* 天冬:滋阴清肺,润燥生津
* 生地黄:滋阴补血,凉血止血
* 石斛:滋阴养胃,生津润肺

中药方剂示例

以下是一则适用于湿热内困患者的祛湿健脾滋阴中药方剂示例:* 茯苓 15g
* 泽泻 10g
* 猪苓 10g
* 薏苡仁 10g
* 赤小豆 10g
* 黄芪 15g
* 白术 10g
* 麦冬 10g
* 玉竹 10g
* 石斛 10g

此方剂以茯苓、泽泻、猪苓、薏苡仁、赤小豆组成的五苓散为基础,祛湿利水,再加入黄芪、白术健脾益气,最后配以麦冬、玉竹、石斛滋阴润肺,达到先祛湿后健脾滋阴的治疗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方剂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辨证选用,具体用药及用量请咨询专业中医师。自行服用中药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务必谨慎。

2024-12-11


上一篇:中医健脾祛湿:有效改善健康,但谨慎使用

下一篇:祛湿中药喝了拉肚子黑便,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