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肝补脾祛湿的中药50


前言

肝脾湿热是中医中常见的病证,主要表现为肝气郁结、脾虚湿盛,湿热内蕴。临床常见症状有:口苦、咽干、胸闷、胁痛、小便短赤、大便溏泄、舌苔黄腻等。中医认为,清肝补脾祛湿,是治疗肝脾湿热的重要原则。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清肝补脾祛湿的中药。

清肝

柴胡


柴胡味苦、微寒,归肝胆经。具有疏肝解郁、清热退烧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肝郁气滞、胁痛、发热等证。

白芍


白芍味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养血调经、柔肝止痛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肝郁血虚、痛经、胁痛等证。

菊花


菊花味甘、苦,性微寒,归肺肝经。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平肝明目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目赤肿痛、咽喉肿痛、感冒发热等证。

补脾

党参


党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气短乏力、咳嗽气喘等证。

白术


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腹胀泄泻、水肿等证。

茯苓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水肿、脾虚失眠等证。

祛湿

苍术


苍术味辛、苦,性温,归脾胃经。具有燥湿健脾、化痰止咳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脾虚湿盛、腹胀泄泻、咳嗽痰多等证。

薏苡仁


薏苡仁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具有健脾除湿、清热利尿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脾虚湿盛、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车前子


车前子味甘、淡,性寒,归膀胱经。具有清热利尿、泻下通淋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水肿、淋证等证。

常用组方

四逆散


四逆散由柴胡、白芍、白术、茯苓、甘草组成,具有疏肝解郁、清热利湿、补益气血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肝郁气滞、胁痛、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木香顺气散


木香顺气散由木香、苍术、厚朴、枳壳、陈皮组成,具有疏肝理气、健脾化湿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肝郁气滞、腹胀泄泻、水肿等证。

渗湿利水汤


渗湿利水汤由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滑石组成,具有利水渗湿、清热解毒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淋证等证。

结语

清肝补脾祛湿的中药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肝脾湿热的症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中药的服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用药。

2024-12-12


上一篇:祛湿中药一天喝几次:适量而饮,科学养生

下一篇:养阴健脾化痰祛湿的中药,妙手调理,身体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