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白芍的功效与作用105


简介

白芍,又名芍药、赤芍、银芍,为毛茛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其根入药。白芍性凉,味苦、酸,归肝、脾经,具有养阴柔肝、敛阴止汗、缓急止痛、平肝息风等功效。

功效与作用

养阴柔肝


白芍味苦、酸,性凉,具有养阴柔肝的作用。适合肝阴不足证,表现为头晕目眩、胁肋胀痛、口干舌燥、舌红苔少等。

敛阴止汗


白芍具有敛阴止汗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阴虚盗汗。阴虚盗汗多见于更年期妇女,表现为入睡后盗汗不止,醒后汗自止。

缓急止痛


白芍味苦、酸,有缓急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肌肉拘挛、筋骨疼痛等急症。

平肝息风


白芍性凉,有平肝息风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肝风内动引起的眩晕、头痛、肢体震颤等症。

应用

白芍广泛应用于临床,常用于治疗以下疾病:
* 肝阴不足:头晕目眩、胁肋胀痛、口干舌燥。
* 阴虚盗汗:入睡后盗汗不止,醒后汗自止。
* 肌肉拘挛:肌肉突然收缩,疼痛难忍。
* 筋骨疼痛:风寒湿邪侵袭经络,引起筋骨疼痛。
* 眩晕:肝风内动,引起眩晕、头痛。
* 肢体震颤:肝风内动,引起肢体震颤。

用量与用法

白芍的用量为9-15克,煎服。也可入丸、散、膏等剂型。

禁忌

白芍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孕妇慎用。

药理作用

白芍中的芍药苷、芍药甙等成分具有抗炎、镇痛、抗痉挛、平肝息风等作用。

药方

*

当归芍药散:当归、白芍、川芎、牡丹皮。用于治疗肝阴不足,头晕目眩、胁肋胀痛、口干舌燥。*

四物汤: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用于治疗血虚证,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悸失眠。*

芍药甘草汤:白芍、甘草。用于治疗肌肉拘挛,疼痛难忍。

总结

白芍是一味常用中药,具有养阴柔肝、敛阴止汗、缓急止痛、平肝息风等功效。广泛应用于临床,常用于治疗肝阴不足、阴虚盗汗、肌肉拘挛、筋骨疼痛等疾病。白芍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孕妇慎用。

2024-11-29


上一篇:茯苓:中医宝库中的健康奇珍

下一篇:中药牡蛎的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