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中药祛湿?最全的中药祛湿指南,收藏备用!111


湿气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人体内一种内环境失衡的状态,表现为水液代谢异常,滞留在体内排不出去,形成湿邪。

湿邪侵袭人体,可引起一系列症状,如疲乏无力、头重如裹、胸闷气短、消化不良、大便溏泄、舌苔白腻等。若不及时祛湿,湿邪还会损伤脾胃,导致脾虚湿盛,进一步加重湿气。

中医认为,祛湿应以健脾利湿为主,可选用以下中药:

健脾利湿中药

1. 茯苓


茯苓性平味甘淡,归脾、肺、心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常用于脾虚湿盛、水肿、心悸失眠等证。

2. 白术


白术性温味苦甘,归脾、胃经。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泻的功效,常用于脾虚湿盛、泄泻、水肿等证。

3. 泽泻


泽泻性寒味甘淡,归肾、膀胱经。具有利水渗湿、清热除烦的功效,常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湿热黄疸等证。

4. 车前草


车前草性寒味甘,归膀胱、肾经。具有利水通淋、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尿路感染等证。

5. 薏苡仁


薏苡仁性凉味甘,归脾、肺、肾经。具有健脾利湿、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脾虚湿盛、水肿、泄泻等证。

6. 赤小豆


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归心、小肠经。具有健脾利水、消肿解毒的功效,常用于脾虚湿盛、水肿、脚气等证。

7. 冬瓜子


冬瓜子性寒味甘,归肺、膀胱经。具有利水渗湿、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湿热黄疸等证。

8. 扁豆


扁豆性平味甘,归脾、胃经。具有健脾化湿、利水消肿的功效,常用于脾虚湿盛、水肿、泄泻等证。

9. 莲子


莲子性平味甘,归心、脾、肾经。具有健脾益肾、清热利湿的功效,常用于脾虚湿盛、水肿、失眠多梦等证。

10. 芡实


芡实性平味甘涩,归脾、肾经。具有健脾益肾、固涩止泻的功效,常用于脾虚湿盛、泄泻、水肿等证。

祛湿药膳

除了服用中药汤剂外,还可以通过药膳来祛除湿气。

1. 茯苓薏苡仁粥


取茯苓10克,薏苡仁30克,粳米50克。将茯苓和薏苡仁洗净,切碎,与粳米一同熬粥。具有健脾利湿、祛除湿气的功效。

2. 白术赤小豆汤


取白术10克,赤小豆30克,陈皮5克。将白术和赤小豆洗净,与陈皮一同煎汤。具有健脾利水、祛湿消肿的功效。

3. 冬瓜莲子汤


取冬瓜500克,莲子30克,芡实30克。将冬瓜洗净去皮切块,与莲子和芡实一同熬汤。具有清热利湿、健脾益肾的功效。

注意:以上中药和药膳均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不可擅自服用或应用。

2024-12-23


上一篇:中药膏剂祛湿驱邪,恢复健康

下一篇:祛水湿中医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