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祛湿,功效显著:主要中药材药效详解15


祛湿的含义

中医认为,“湿”是人体机能或生理活动受阻,水液代谢障碍所产生的病理产物。祛湿即是通过中医药调理,帮助人体恢复正常的水液代谢,消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湿气,改善因湿邪导致的各种不适症状。

祛湿主要中药材药效

中医药中,祛湿中药材众多,功效各异。以下列举常见祛湿中药材及其主要药效:

1. 薏苡仁


性味: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功能:健脾渗湿,利尿消肿。用于脾虚湿盛引起的脘腹胀满、水肿、尿少等症。

2. 茯苓


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肾经。功能:利水渗湿,健脾和胃。用于脾虚湿盛引起的腹胀、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3. 白术


性味:苦、甘、温。归脾、胃经。功能:健脾燥湿,益气生津。用于脾虚湿盛引起的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等症。

4. 泽泻


性味:苦、咸、寒。归肾、膀胱经。功能:利尿渗湿,清热解毒。用于湿热下注引起的尿少、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5. 黄芪


性味:甘、微温。归脾、肺经。功能:益气固表,利水渗湿。用于脾虚湿盛兼气虚引起的乏力、盗汗、水肿等症。

6. 藿香


性味:辛、温。归脾、肺经。功能:祛暑解湿,消暑化湿。用于暑湿表证引起的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

7. 苍术


性味:苦、辛、温。归脾、胃、肝经。功能:燥湿健脾,散寒止痛。用于脾虚湿盛引起的脘腹胀满、痛经、风寒湿痹等症。

8. 白蔻仁


性味:辛、温。归脾、胃经。功能:燥湿行气,消食化积。用于脾虚湿盛引起的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

9. 益智仁


性味:甘、温。归脾、肾经。功能:健脾益智,利水渗湿。用于脾虚湿盛引起的智力低下、记忆力减退、水肿等症。

10. 陈皮


性味:辛、苦、温。归脾、肺经。功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脾虚湿盛引起的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咳嗽痰多等症。

以上中药材仅供参考,具体的用药方案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施治,切不可自行随意服用。中医祛湿是一个系统性的治疗过程,包括调理饮食、作息习惯等方面,只有综合调理才能达到最佳的祛湿效果。

2024-12-10


上一篇:止痒去湿凉血安神:中医帮你解决湿疹烦恼

下一篇:补肾祛湿降虚火的常用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