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痒去湿凉血安神:中医帮你解决湿疹烦恼157


引言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病因复杂,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中医认为,湿疹的发生与湿邪、血热有关。湿邪内蕴,阻滞气血运行,导致肌肤失养,出现红、肿、热、痒等症状。此外,血热内盛,上蒸肌肤,也会加重湿疹症状,使瘙痒难耐。因此,治疗湿疹,需要以凉血祛湿止痒为原则。

常用凉血祛湿止痒中药

1. 白藓皮


白藓皮性味甘、苦、微寒,归肺、脾经。具有清热利湿、止痒杀虫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疹、瘙痒、湿热黄疸等症。

2. 苦参


苦参性味苦、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的功效。适用于湿疹、皮肤瘙痒等症。

3. 黄柏


黄柏性味苦、寒,归大肠、肾经。具有清热燥湿、止血止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湿疹、痢疾、泄泻等症。

4. 地肤子


地肤子性味辛、苦、温,归肝、肾经。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疹、瘙痒等症。

5. 薏苡仁


薏苡仁性味甘、淡,归脾、肺经。具有健脾利湿、清热止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疹、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6. 茯苓


茯苓性味甘、淡,归心、脾、肾经。具有利湿渗水、健脾和胃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疹、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7. 银花


银花性味甘、寒,归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疹、瘙痒、咽喉肿痛等症。

8. 连翘


连翘性味苦、辛,归心、肝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疹、疮疖肿痛等症。

凉血祛湿止痒中药方剂

1. 凉血消风汤


组成:白藓皮、苦参、黄柏、地肤子、薏苡仁、茯苓、银花、连翘
功效:清热凉血,祛风除湿,止痒消风。适用于湿疹、瘙痒、红肿热痛等症。

2. 渗湿止痒汤


组成:薏苡仁、茯苓、地肤子、苦参、白藓皮
功效:健脾利湿,祛风止痒。适用于湿疹、瘙痒、皮肤红肿等症。

3. 清热除湿汤


组成:白藓皮、黄柏、地肤子、银花、连翘
功效:清热除湿,止痒消肿。适用于湿疹、瘙痒、红肿化脓等症。

注意事项

1. 凉血祛湿止痒中药一般具有较强的苦寒之性,不宜长期服用。
2. 脾胃虚弱者慎用凉血祛湿止痒中药。
3.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慎用凉血祛湿止痒中药。
4. 服用凉血祛湿止痒中药期间,应忌食辛辣、油腻、生冷等食物。
5. 湿疹患者平时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
6. 若湿疹症状较严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2024-12-10


上一篇:中医祛湿方法中的几种中药

下一篇:中药祛湿,功效显著:主要中药材药效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