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的功效与作用103


白芨的功效与作用白芨为兰科植物白芨的干燥块茎,性微寒,味甘涩,归肺、胃经。中医认为,白芨具有止血、生肌、敛疮、消肿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吐血、咯血、便血、尿血、外伤出血、疮疡肿痛、溃疡不敛等症。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芨具有以下作用:
止血作用:白芨含有丰富的粘多糖类物质,能促进血小板聚集,增加血小板粘附力,增强凝血因子活性,从而达到止血的效果。
消炎作用:白芨中的粘多糖类物质具有抗炎作用,能抑制炎性细胞浸润,减少炎症反应。
生肌作用:白芨中的多糖类物质能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合成胶原蛋白,促进创面愈合,修复受损组织。
敛疮作用:白芨中的粘多糖类物质能形成保护膜,覆盖在创面上,起到敛疮止痛的作用。

白芨的临床应用

白芨广泛应用于临床,主要用于以下几种疾病的治疗:
吐血、咯血:白芨具有止血、生肌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咯血等疾病。
便血、尿血:白芨具有止血、敛疮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痔疮、肠炎、尿道炎等疾病引起的便血、尿血。
外伤出血:白芨具有止血、消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刀伤、烫伤、创伤等引起的出血、疼痛。
疮疡肿痛:白芨具有消炎、敛疮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疮疡肿痛、溃疡不敛等疾病。

白芨的用法用量

白芨一般煎服或研末外用,常用量为5-10克。外用时,可将白芨研末撒敷患处或调成糊状外敷。

白芨的禁忌

孕妇禁用白芨。脾胃虚弱、大便溏泄者慎用。

白芨的炮制方法

白芨的炮制方法有两种:
生白芨:将白芨块茎洗净,晾干或阴干即可。
炒白芨:将白芨块茎洗净,放入锅中炒至表面呈浅黄色,取出晾凉即可。

炒白芨具有止血、生肌、敛疮的作用更强,但滋补作用较弱。生白芨具有滋阴润肺、益胃生津的作用,但止血作用较弱。

白芨的储存

白芨应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处,避免阳光直射。宜悬挂或摊放,不可堆放过厚。

2024-11-30


上一篇:中药远志,补益安神的双刃剑:了解潜在副作用

下一篇:中药川芎:神奇的止痛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