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中的白浅的作用47


白浅,又名白仙皮、白鲜皮,为石蒜科植物白芨的干燥根茎。其性寒,味甘、辛,归肺、胃经,具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安神镇静、润燥滑肠等功效。

清肺化痰

白浅含有皂苷、粘液质等成分,具有较强的祛痰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各种痰多咳嗽,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等。

止咳平喘

白浅的粘液质成分具有润肺止咳的作用。此外,其所含的挥发油成分也有一定的平喘效果。因此,白浅可用于治疗咳嗽气喘、哮喘等疾病。

安神镇静

白浅含有挥发油、生物碱等成分,具有安神镇静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失眠、烦躁不安等症状。

润燥滑肠

白浅含有丰富的粘液质,具有润燥滑肠的作用。适用于治疗大便干结、肠燥便秘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白浅性寒,脾胃虚寒者应慎用。

其他功效

白浅还具有一定的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咽喉肿痛、疮疡肿毒等疾病。

临床应用

白浅在中医临床中常用于治疗以下疾病:
咳嗽痰多
气喘哮喘
失眠烦躁
便秘
咽喉肿痛
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

白浅通常煎服,用量为每次6-12g。也可入丸、散、膏等剂型。此外,白浅还可以外用,如研末敷于患处治疗疮疡肿毒等。

注意事项

白浅性寒,脾胃虚寒者应慎用。此外,白浅不宜长期大量服用,以免引起胃肠不适等不良反应。

2024-12-28


上一篇:续断片的药用价值

下一篇:中药绿化绿篱的妙用,打造健康绿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