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丁的功效与作用160


简介

香丁,又名缩砂果,是一种常绿灌木,属于芸香科植物。其果实是一种常见的药材,既能入药,又能制香。香丁在我国分布广泛,主产于广西、广东、福建等地。

性味归经

香丁性温,味苦、涩。归脾、胃、肾经。

功效

香丁具有健脾消食、理气止痛、涩肠固精、止咳平喘等功效。

1. 健脾消食


香丁性温味苦,苦能健脾燥湿,温能散寒止泻。因此,香丁具有健脾消食、止泻止痢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泻等症。

2. 理气止痛


香丁性辛温,辛能散结止痛,温能行气活血。因此,香丁具有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气滞血瘀引起的疼痛,如胸胁胀痛、胃痛腹痛、跌打损伤等症。

3. 涩肠固精


香丁味涩,涩能收敛止泻,固精缩尿。因此,香丁具有涩肠固精、止遗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久泻不止、遗精遗尿等症。

4. 止咳平喘


香丁性温味苦,苦能降气止咳,温能散寒化痰。因此,香丁具有止咳平喘、化痰散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寒咳嗽、痰多气喘等症。

主治

香丁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泻、腹痛、胸胁胀痛、胃痛腹痛、跌打损伤、久泻不止、遗精遗尿、风寒咳嗽、痰多气喘等症。

用法用量

香丁可内服、外用。内服每次3-9g,煎汤或入丸散服用。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患处。

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香丁。阴虚火旺者忌服香丁。

相关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香丁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止咳平喘、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

1. 抗菌作用


香丁中的挥发油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多种细菌具有抑制作用。

2. 抗病毒作用


香丁对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等多种病毒具有抑制作用。

3. 抗炎作用


香丁中的香丁素具有抗炎作用,可抑制炎症反应。

4. 止咳平喘作用


香丁中的挥发油成分具有止咳平喘作用,可抑制咳嗽反射,扩张支气管。

5. 抗氧化作用


香丁中的香丁素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

香丁是一种具有健脾消食、理气止痛、涩肠固精、止咳平喘等功效的药材。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泻、腹痛、胸胁胀痛、胃痛腹痛、跌打损伤、久泻不止、遗精遗尿、风寒咳嗽、痰多气喘等症。香丁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止咳平喘、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

2024-12-02


上一篇:花红中药的药用价值与作用

下一篇:黄酒配中药:相辅相成,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