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明目作用的中药材及方剂28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肾藏精气,精气充盈则视力清明。因此,明目中药材主要分为滋补肝肾、益血益气和清热凉血三类。

一、滋补肝肾类

枸杞子:性平味甘,归肝肾经。具有补肝益肾、养血明目的功效,常用于肝血不足所致的视力模糊、夜盲症等。

菊花:性微寒味甘,归肝经。具有疏风清热、养肝明目的功效,常用于风热侵袭、视物昏花等。

决明子:性微寒味苦,归肝经。具有清肝明目、润肠通便的功效,常用于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等。

山茱萸:性微温味酸涩,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常用于肾虚精亏所致的视力减退、白内障等。

桑葚:性微寒味甘酸,归肝经。具有补肝益肾、养血明目的功效,常用于肝血不足、视力模糊等。

枸杞叶:性平味甘,归肝肾经。具有滋补肝肾、明目退翳的功效,常用于肝肾亏虚、视力减退等。

女贞子:性微苦味甘,归肝肾经。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常用于肾虚精亏、视力减退等。

二、益血益气类

当归:性温味甘,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功效,常用于血虚所致的视力模糊、眼花缭乱等。

黄芪:性温味甘,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益气固表的功效,常用于气虚所致的视力模糊、眼睑下垂等。

党参:性温味甘,归脾肺经。具有补气益血、健脾益胃的功效,常用于气血不足所致的视力模糊、眼花眩晕等。

熟地黄:性温味甘,归肝肾经。具有补血滋阴、益精明目的功效,常用于血虚精亏所致的视力减退、白内障等。

川芎:性温味辛,归肝胆经。具有行气活血、止痛明目的功效,常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视物昏花、眼球胀痛等。

红花:性温味辛,归肝经。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的功效,常用于瘀血阻滞所致的视力模糊、眼前发黑等。

三、清热凉血类

菊花:性微寒味甘,归肝经。具有疏风清热、养肝明目的功效,常用于风热侵袭、视物昏花等。

决明子:性微寒味苦,归肝经。具有清肝明目、润肠通便的功效,常用于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等。

夏枯草:性寒味苦,归肺肾经。具有清热凉血、滋阴明目的功效,常用于肝火上炎、视力减退等。

生地黄:性寒味甘,归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滋阴明目的功效,常用于肝肾火旺所致的视力模糊、眼干涩痛等。

何首乌:性温味苦,归肝肾经。具有养血乌发、补肝明目的功效,常用于血虚精亏所致的视力减退、白内障等。

四、明目方剂

除了单味中药材,还可以根据不同病症搭配使用以下方剂:

杞菊地黄丸:滋补肝肾、明目退翳。适用于肝肾亏虚、视物模糊、夜盲症等。

明目地黄丸:滋补肝肾、益精明目。适用于肾虚精亏、视力减退、白内障等。

杞菊决明茶:清肝明目、润肠通便。适用于肝火上炎、视物昏花、便秘等。

桑菊地黄汤:清热凉血、滋阴明目。适用于肝肾火旺、视力模糊、眼干涩痛等。

何首乌丸:养血乌发、补肝明目。适用于血虚精亏、视力减退、白内障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明目应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配伍服用。同时,除了药物治疗,改善用眼习惯、保证充足睡眠、做好眼部卫生等生活方式调整也有助于保护视力健康。

2024-12-05


上一篇:中药过江龙的妙用:治骨痛、风湿、跌打损伤

下一篇:中药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