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中的蛇类及其药用价值345


在中医学中,蛇被认为是性凉、味甘、有毒的药材。其主要归经为肝、脾两经,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湿、消肿止痛等功效。蛇类中药材众多,常见的品种有眼镜蛇、金环蛇、竹叶青、蝮蛇等,其药用价值各不相同。

眼镜蛇

眼镜蛇性寒、味甘、有毒。入药后具有清热解毒、平肝息风、祛风通络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惊风、抽搐、风湿骨痛、疮毒等疾病。眼镜蛇的毒液中含有神经毒素,毒性较强。但经过炮制处理后,其毒性可大大降低,并能发挥一定的药用价值。

金环蛇

金环蛇性寒、味甘、有毒。入药后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风通络等功效。常用于治疗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疮毒等疾病。金环蛇的毒液中也含有神经毒素,但其毒性比眼镜蛇要弱。经过炮制处理后,其毒性可减弱至可控范围,并可发挥其药用价值。

竹叶青

竹叶青性凉、味辛、有毒。入药后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湿、消肿止痛等功效。常用于治疗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疮毒等疾病。竹叶青的毒液中含有神经毒素和血循毒素。但经过炮制处理后,其毒性可大大降低,并能发挥一定的药用价值。

蝮蛇

蝮蛇性温、味甘、有毒。入药后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消肿解毒等功效。常用于治疗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疮毒等疾病。蝮蛇的毒液中含有出血毒素和溶血毒素。但经过炮制处理后,其毒性可减弱至可控范围,并可发挥其药用价值。

蛇胆

蛇胆性寒、味苦。入药后具有清热解毒、明目、消肿止痛等功效。常用于治疗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疮毒等疾病。蛇胆中含有胆汁酸和胆固醇,具有抗菌消炎、抑制肿瘤等作用。

蛇皮

蛇皮性凉、味甘。入药后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止血止痛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水肿、跌打损伤、疮毒等疾病。蛇皮中含有胶原蛋白、角蛋白等成分,具有滋养肌肤、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

注意事项

蛇类中药材虽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蛇类中药材均有毒性,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孕妇、儿童及体质虚弱者不宜服用蛇类中药材。
服用蛇类中药材时应注意饮食禁忌,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蛇类中药材不宜久服,以免引起中毒反应。

此外,在野外遇到蛇类时,应保持冷静,避免惊扰它们。若被蛇咬伤,应及时就医处理,切勿自行处理。

2024-12-05


上一篇:蛇胆入药,滋补强身

下一篇:中药白术的作用:补脾益气,健脾渗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