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黄苓:苦寒之首,清热解毒、消肿止痛238


中药概述

黄苓,又名大黄苓、金苓、山苓,为茜草科黄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状茎入药,性寒,味苦,归心、脾、肝经。具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药理作用

黄苓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黄苓素、黄苓苷元、黄连甲素等。这些成分具有以下药理作用:
抗菌消炎:黄苓素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清热泻火:黄苓苦寒,清热泻火,用于治疗温热病证。
燥湿解毒:黄苓燥湿解毒,用于治疗湿热内蕴、毒邪为患。
消肿止痛:黄苓消肿止痛,用于治疗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等。

临床应用

黄苓临床上主要用于以下疾病:
温热病证:黄苓清热泻火,用于治疗发热、口干舌燥、烦躁不安等温热病证。
湿热黄疸:黄苓燥湿解毒,用于治疗湿热黄疸,表现为小便短赤、口苦咽干等。
湿热痢疾:黄苓清热解毒,用于治疗湿热痢疾,表现为腹痛腹泻、大便脓血。
咽喉肿痛:黄苓消肿止痛,用于治疗咽喉肿痛,表现为咽部红肿疼痛、声音嘶哑。
牙龈肿痛:黄苓消肿止痛,用于治疗牙龈肿痛,表现为牙龈红肿疼痛、牙龈出血。

用法用量

黄苓的用法用量根据病情而定,常用量为3~9克。可煎服、泡茶或入丸散服用。

禁忌事项
阴虚火旺者慎用。
孕妇慎用。
长期服用黄苓可能会导致脾胃虚寒、腹泻等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黄苓性寒,不宜久服,以免损伤脾胃阳气。
服用黄苓期间应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黄苓与甘草同用可缓和其苦寒之性。

其他用途

黄苓除了用于药用外,还可用于制作染料和化妆品。其提取物具有抗氧化和抗衰老作用。

小贴士
黄苓与黄连同属茜草科,均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但黄连力较黄苓强,且性更寒凉。
市面上出售的“黄苓”并非全部是正品,有的可能是其他植物冒充的,购买时需谨慎辨别。

总结

黄苓性寒味苦,具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温热病证、湿热黄疸、湿热痢疾、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等。使用时需注意禁忌和注意事项,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2024-12-07


上一篇:中药竹茹的药用价值及作用

下一篇:没药:用途多样的中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