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法半夏:滋阴降逆,化痰开郁292


简介

法半夏,又名半夏曲,为百合科植物法半夏的干燥块茎。其药性苦、辛、温,归肺、脾、胃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等功效。

作用

1. 燥湿化痰

法半夏性温燥湿,辛能散结,可用于治疗痰多咳嗽、胸闷气喘等症。其芳香化浊,能宣开胸中气滞,消散积痰,缓解咳喘。

2. 降逆止呕

法半夏能降胃逆,止呕吐。适用于胃气上逆引起的恶心、呕吐、呃逆等症。其辛温性味,能温中驱寒,降逆止呕。

3. 消痞散结

法半夏能消散痞块,散结化瘀。用于治疗胸腹痞满、痛块积聚等症。其苦能泻下,辛能散结,可促进气血运行,消除积聚。

4. 滋阴

法半夏虽性温,但亦有滋阴作用。其苦能清热滋阴,可用于治疗肺阴不足引起的干咳、咽喉干痛等症。

5. 化郁

法半夏辛温芳香,能化郁行气。适用于胸闷郁结、情志不舒等症。其芳香化浊,能疏通气机,化解郁闷。

6. 其他

此外,法半夏还具有其他一些作用,如利水消肿、解毒通便等。其利水消肿,可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解毒通便,可用于治疗食积毒滞、便秘等症。

用法用量

法半夏一般生用或制用。生半夏辛温燥烈,多用于痰多咳嗽、呕吐等症;制半夏性平,燥湿化痰之功减弱,适用于阴虚津亏、咳嗽吐血等症。

常用量为3~9g,煎服或研末冲服。孕妇慎用。

配伍应用

法半夏常与其他中药配伍,以增强疗效。

如与陈皮、茯苓配伍,用于治疗脾虚痰多;与竹茹、贝母配伍,用于治疗肺热咳嗽;与生姜、大枣配伍,用于治疗胃寒呕吐;与栀子、连翘配伍,用于治疗肺热蕴结等症。

注意事项

法半夏性温燥烈,不宜久服或大剂量服用。脾胃虚寒者慎用。孕妇慎用。

生半夏有毒,内服务必经过炮制。制半夏性平,毒性减弱,但仍不可过量服用。

2024-11-29


上一篇:长期服用中药的潜在影响

下一篇:当归——滋补养颜,调经止痛的中药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