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切中药:别名与功效解析23


骨切,又称骨碎补、断骨续、金不换等,是一种常用的传统中药材,具有补肾壮骨、续筋接骨、活血化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骨折、骨质疏松、腰腿疼痛等症。骨切别名众多,反映其不同的药用价值和特点。

骨切别名释义1. 骨碎补
“骨碎补”之名源于该药材对骨折、骨伤的治疗作用。骨切性温味甘,入肾经,具有补肾强筋、续筋接骨之效。对于骨折、骨质疏松、跌打损伤等症,骨切可促进骨骼愈合,缓解疼痛。
2. 断骨续
“断骨续”之名形象地描绘了骨切接续骨骼的功效。骨切中含有多种促进骨骼生长的活性成分,能够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加快骨折愈合速度。
3. 金不换
“金不换”之名体现了骨切的珍贵与功效。骨切生长于深山老林,产量稀少,且药用价值极高。在古代,骨切曾被视为补肾壮骨的圣药,故有“金不换”之称。
4. 狗脊
“狗脊”之名源于骨切茎叶的形状。骨切茎叶丛生,呈狗脊状,故得此名。狗脊性温味甘,归肝肾经,具有补肾壮骨、强筋活络的功效。
5. 补骨脂
“补骨脂”之名突出了骨切补肾壮骨的功效。骨切入肾经,具有补肾填精、强筋健骨之效。对于肾虚腰痛、骨质疏松、筋骨酸软等症,骨切可起到滋补强壮的作用。

骨切药用价值除了上述别名所反映的功效外,骨切还具有以下药用价值:
1. 补肾壮腰
骨切入肾经,具有补肾强精、益气固本之效。对于肾虚腰痛、遗精滑精、小便频多等症,骨切可起到补肾固精的作用。
2. 活血化瘀
骨切性温,归肾经,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效。对于跌打损伤、瘀血疼痛、经络不通等症,骨切可起到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作用。
3. 利尿消肿
骨切入肾经,具有利尿消肿之效。对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等症,骨切可起到利尿消肿的作用。

骨切食用禁忌1. 阴虚火旺者慎用
骨切性温,阴虚火旺者不宜服用,否则可能加重阴虚火旺症状。
2. 脾胃虚弱者慎用
骨切性温燥,脾胃虚弱者服用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不适症状。
3. 孕妇慎用
骨切活血化瘀,孕妇慎用,以免导致流产。

结语骨切,又称骨碎补、断骨续、金不换等,是一种具有补肾壮骨、续筋接骨、活血化瘀等功效的传统中药材。了解骨切的别名和功效,有助于合理使用该药材,发挥其治疗作用。但需要提醒的是,使用中药材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盲目服用。

2024-12-14


上一篇:中药三七参,究竟还有哪些别名?

下一篇:中药柑栀的别名,功效与作用大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