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随季节别名:养生健体有妙招85


中药材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精华,其药用价值早已被广泛认可。而随着四季更迭,不同时节养生保健也有不同的侧重点,选择应季中药材恰到好处,事半功倍。因此,了解中药随时的别名,掌握其养生调理之法,有助于我们科学养生,健康长寿。

春季别名:生发之季、发陈之时

春季万物复苏,阳气渐盛,是生发养生的好时节。此时,选择具有疏肝理气、调达气血的中药材,可助人体顺应自然,疏通经络,促进新陈代谢。* 枸杞:又称仙品、明眼草。性平味甘,入肝肾经,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抗衰老之功效。
* 菊花:又称黄花菜、小金英。性微寒味甘苦,入肝胆经,有疏风清热、明目解毒之功效。

夏季别名:长夏之季、炎热之候

夏季炎热多雨,暑湿夹杂,容易损伤人体脾胃,导致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因此,夏季养生应以清热利湿、健脾益气为主。* 荷叶:又称荷花叶、莲叶。性凉味苦,入心经,有清热解暑、利尿通便之功效。
* 藿香:又称伏苓、九里香。性辛温味苦,入脾胃肺经,有解暑化湿、健脾开胃、行气止痛之功效。

秋季别名:收敛之季、金秋之候

秋季气温逐渐下降,燥气渐盛,容易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等症状。此时,养生应以滋阴润肺、益气壮阳为主。* 百合:又称莲子、百合草。性微寒味甘,入肺心经,有清心安神、润肺止咳之功效。
* 山药:又称淮山药、薯蓣。性平味甘,入肺脾肾经,有健脾益肺、滋阴补肾之功效。

冬季别名:藏匿之季、寒冬之候

冬季严寒,人体阳气潜伏,容易生寒证,出现手脚冰凉、腰膝酸软等症状。此时,养生应以温阳益气、驱寒保暖为主。* 附子:又称乌头、入地参。性大热味辛甘,入肾脾心经,有回阳救逆、驱寒止痛之功效。
* 肉桂:又称桂皮、官桂。性大热味辛甘,入肾脾心经,有温阳散寒、活血止痛之功效。

结语

了解中药随季节别名,掌握其养生调理之法,是中医养生保健的重要环节。根据不同时节选择应季中药材,顺应自然规律,有助于增强体质,防治疾病,养生有方,健康无忧。

2024-12-14


上一篇:中药别名中的趣味关子

下一篇:根英子的中药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