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别名的黑、黄、中之谜239


在中药材的世界里,名称千变万化,其中有不少药物因其颜色或属性而得名,如黑、黄、中。这些别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药用价值,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一、黑色中药材

1. 玄参:别名地参、地黄。味苦、性寒,归心、肝、肺经。有清热凉血、滋阴降火之功效,适用于热病烦燥、咽喉肿痛、肺热咳嗽等症。

2. 何首乌:别名赤藤、地精。味苦、性温,归肝、肾经。有补益肝肾、乌发养血、强筋骨之功效,适用于肝肾亏虚、须发早白、腰膝酸痛等症。

3. 墨旱莲:别名旱莲、墨旱莲草。味苦、性平,归心、肺、肝经。有清热凉血、止血消肿、化瘀解毒之功效,适用于肠风下血、痢疾、跌打损伤等症。

二、黄色中药材

1. 黄连:别名鸡肠草、金银花。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肾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适用于湿热痢疾、泄泻、口舌生疮等症。

2. 黄芪:别名蒙古黄芪、北芪。味甘、性温,归脾、肺经。有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托毒生肌之功效,适用于气虚乏力、自汗盗汗、表虚不固等症。

3. 黄芩:别名苦胆草、黄连根。味苦、性寒,归心、胆、胃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降血脂之功效,适用于湿热黄疸、胆囊炎、高血脂症等症。

三、中色中药材

1. 当归:别名川芎、赤芍。味甘、性温,归心、肝、脾经。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之功效,适用于血虚面色苍白、月经不调、痛经等症。

2. 白术:别名吴术、术根。味甘、性温,归脾、肺经。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消食导滞之功效,适用于脾虚腹泻、水肿、消化不良等症。

3. 地黄:别名生地、熟地。味甘、性寒,归肝、肾经。有滋阴补血、清热凉血之功效,适用于血虚面色萎黄、月经不调、阴虚盗汗等症。

四、结语

中药材的别名不仅体现了其颜色和属性,更蕴含了丰富的药用价值和文化内涵。通过了解这些别名,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应用中药,为养生保健和疾病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2024-12-20


上一篇:中药外白别名

下一篇:艮才中药的别名及其药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