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子的中药别名186


栗子,又名板栗、毛栗子,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坚果类食物。它不仅味道甘甜,而且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在中药领域,栗子有着多种别名,充分体现了它在中医药中的重要作用。

1. 粟子

粟子是栗子的本名,也是最常用的别名。它最早见于《本草纲目》,李时珍解释道:"栗子,粟之大者,故曰粟子。"意指栗子是粟中最大的品种,因此得名粟子。

2. 扁栗

扁栗因其果实的扁平形状而得名,又称马栗子。它与板栗同科,但果实稍扁,味道略苦。扁栗具有消肿、止血、止痛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出血等症。

3. 锥栗

锥栗因其外壳上长有尖锐的刺状物而得名,又称刺栗。它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果实小而尖,味道较甜。锥栗具有健脾益胃、止咳化痰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咳嗽等症。

4. 涝栗

涝栗因其果实生长在潮湿的低洼地带而得名。它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果实较大,味道甘甜。涝栗具有补肾壮阳、强筋健骨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肾虚、腰膝酸软等症。

5. 栌栗

栌栗因其果实与栌树的果实相似而得名。它分布于我国东部地区,果实较小,味道略苦。栌栗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消肿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痢疾等症。

6. 栎栗

栎栗因其果实与栎树的果实相似而得名。它分布于我国西部地区,果实较大,味道甘甜。栎栗具有补气健脾、止泻涩肠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腹泻等症。

7. 榛栗

榛栗因其果实与榛子的果实相似而得名。它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果实较小,味道甘甜。榛栗具有补肾健脾、益血明目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肾虚、贫血等症。

8. 苍栗

苍栗因其果实外壳呈青黑色而得名。它分布于我国中南部地区,果实较小,味道略苦。苍栗具有清热泻火、止血止痛等功效,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痢疾等症。

9. 粳栗

粳栗因其果实淀粉含量较高,口感与粳米相似而得名。它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地区,果实较大,味道甘甜。粳栗具有补脾益胃、止泻健胃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腹泻等症。

10. 旱栗

旱栗因其果实生长在干旱贫瘠的地区而得名。它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果实较小,味道略苦。旱栗具有补肾壮阳、强筋健骨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肾虚、腰膝酸软等症。

除了上述别名外,栗子还有许多其他别名,如铁栗、甜栗、金栗等,这些别名往往反映了栗子的不同产地、品种、特性等。总之,栗子的众多别名体现了其在中医药中的重要地位,展示了其广泛的药用价值,为人们的健康养生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2024-12-20


上一篇:中药飞天博的别称及药用价值

下一篇:罗汉松中药别疗效与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