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轧细工艺的别名与解析351


轧细

轧细,又称为制末、细制、粉碎,是指将中药材加工成细小颗粒状的一种传统中药炮制工艺。经过轧细后,药材的有效成分更容易释放,药效也更易于被人体吸收,从而提高药材的疗效。

轧细的别名

轧细在不同的地区和文献中,有着不同的别名,包括:
制末
细制
粉碎
磨细
研末
碾细
碎碾
破壁
打碎
细粉加工

轧细的工艺方法

轧细的工艺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方法包括:
手工轧细:使用研钵或手工磨进行轧细,适用于少量或珍贵药材。
机械轧细:使用中药轧机或球磨机进行轧细,适用于大量药材的加工。
流化床轧细:利用流化床技术,在空气动力作用下使药材颗粒悬浮并相互碰撞,从而实现轧细。
超微粉碎:利用高能磨盘或射流粉碎等技术,将药材颗粒粉碎至超微细度。

轧细的质量标准

轧细后的中药材应符合以下质量标准:
细腻度:颗粒细度应达到规定的要求,一般以目数(通过特定筛网的颗粒所占的重量百分比)表示。
均匀度:颗粒大小分布均匀,没有明显的粗细颗粒。
无杂质:不含其他杂质,如石块、金属等。
不变质:轧细后药材应保持原有的性状和成分,不应发生变色、变味等现象。

轧细的适应与禁忌

轧细并非适用于所有中药材。一般来说,以下类型的药材适合轧细:
质地坚硬、不易破碎的药材,如牛膝、天麻、五灵脂等。
需要释放有效成分的药材,如人参、阿胶、鹿茸等。
需要提高药效的药材,如山药、茯苓、白术等。

以下类型的药材不宜轧细:
表皮或种子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如薄荷、丁香、草蔻等。
易吸湿变质的药材,如石膏、贝母、蛤蚧等。
贵重或珍稀的药材,如灵芝、冬虫夏草、藏红花等。

轧细的注意事项

轧细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根据药材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轧细方法和细度。
控制轧细时间,避免过度粉碎导致药材变质。
轧细后及时包装密封,防止药材受潮或污染。
对于特殊药材,应采用特定的轧细工艺,如超微粉碎或流化床轧细等。


轧细是中药炮制中的一项重要工艺,它可以提高药材的有效性、增强药效。不同的药材有不同的轧细别名和工艺方法,选择合适的轧细工艺对于保证药材质量至关重要。在轧细过程中,应注意工艺选择、时间控制、存储方式等方面,以确保药材的最佳疗效。

2024-12-20


上一篇:胸花别名和中药用途

下一篇:夏季养生必备:夏月中药别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