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别名的趣味探究:制十亦163


在中医药宝库中,每一种中药材都拥有自己的别名,这些别名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医学知识,为我们深入理解中药提供了便利。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枚有趣的中药别名——制十亦。

别名的由来

制十亦的别名源自其药用历史。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十亦的郎中,他擅长治疗妇科疾病,常使用一种名为金铃草的草药。但金铃草性味寒凉,容易伤及胃肠,十亦郎中便将其制成药丸,取名为“十亦丸”。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十亦郎中的贡献,便将金铃草制成的药丸称为“制十亦”。

别名寓意

制十亦的别名不仅有历史渊源,还寄托着人们祈求健康、远离疾病的愿望。十亦谐音“十亿”,寓意着药效如十亿之众,能够有效治疗各种妇科疾病。而“制”字则体现了人们对中药的加工炮制技术,通过特定的方法使药性更加温和,减轻其毒副作用。

植物来源

制十亦的主要成分为金铃草,又名金盏草、狼毒草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片互生,花朵呈金黄色,果实为蒴果。金铃草性味苦、寒,归肝、肾经,具有清热利湿、活血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妇科炎症、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等症。

药用价值

制十亦主要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具有活血调经、消肿止痛、清热利湿的功效。具体而言,其可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带下异常、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症。此外,制十亦还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疮疡肿毒等症。

炮制方法

制十亦的炮制方法为制成药丸。具体方法是:将金铃草的根茎挖出,洗净后切片,晾干后研成细粉。用蜂蜜或米醋调和成糊状,制成药丸。服用法为口服,一次3-5克,一日三次。

禁忌人群

制十亦性味寒凉,孕妇、哺乳期妇女、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此外,制十亦归肝、肾经,肝肾功能不全者也应慎用。

其他别名

除了制十亦之外,金铃草还有其他一些别名,如:
金盏草
狼毒草
破血草
血余草
定风草

结语

制十亦这一别名凝结了历史文化的积淀和中医药的智慧。通过对其来源、寓意、功效、禁忌等方面的了解,我们不仅加深了对中医药的认识,也体会到中药文化中丰富的内涵。在使用中药的同时,我们也应遵循医嘱,合理用药,才能充分发挥其疗效。

2024-11-30


上一篇:中药山海螺的别名:药用价值与禁忌

下一篇:铁甲草的中药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