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中药别名大全153


大黄,又名河东黄、河西黄、奉天黄、广元黄、凉州黄、虎皮黄、药工黄、元方黄、世雍黄、寿星黄、忠和黄、明府黄、中和黄、蜜陀僧、宫宿黄、圣僧黄、金国黄、庞先黄等,为蓼科大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或唐古特大黄(R.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甘肃、四川、青海、甘肃等地,其中甘肃产量最高,质量最佳。

大黄别名的由来大黄的别名众多,其由来各有不同:
* 河东黄、河西黄:因产于黄河以东、西的地区而得名。
* 奉天黄:因产于奉天(今辽宁)而得名。
* 广元黄:因产于四川广元而得名。
* 凉州黄:因产于甘肃凉州而得名。
* 虎皮黄:因其外皮呈虎皮状而得名。
* 药工黄:因由药工采挖而得名。
* 元方黄:因东汉名医张仲景方中常使用而得名。
* 世雍黄:因雍正年间推广种植而得名。
* 寿星黄:因传说寿星常用大黄保健而得名。
* 忠和黄:因其性味苦寒,有泻火降逆、清热解毒之功而得名。
* 明府黄:因其能清热利胆、通经活络而得名。
* 中和黄:因其能清热降火,平衡阴阳而得名。
* 蜜陀僧:因其外形似僧帽而得名。
* 宫宿黄:因其产于宫廷药园而得名。
* 圣僧黄:因其为佛门中人常用药材而得名。
* 金国黄:因产于金国(今河南、河北等地)而得名。
* 庞先黄:因东晋名医庞宪常用其治疗痢疾而得名。

大黄的药用价值大黄性味苦寒,归脾、胃、大肠经,具有泻热通腑、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功效。主治热结便秘、黄疸胁痛、肠痈腹痛、淋浊热结、肠道湿热、血热妄行等症。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黄含有蒽醌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单宁类化合物、挥发油等成分,具有以下药理作用:
* 泻下作用:大黄中的蒽醌类化合物能刺激大肠蠕动,促进排便。
* 抗菌消炎作用:大黄中的酚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抑制多种致病菌的生长繁殖。
* 护肝利胆作用:大黄中的蒽醌类化合物能促进胆汁分泌,帮助分解和排出脂肪,保护肝脏。
* 抗肿瘤作用:大黄中的蒽醌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作用,可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服用大黄的注意事项大黄性寒,久服伤正气。脾胃虚寒、气虚下陷者慎用。孕妇、儿童及老年人不宜服用。服用大黄后尿液会变为红色,此为正常现象,不必担心。

温馨提示:本文仅供参考,具体用药请遵医嘱。

2024-11-30


上一篇:中药樟木的别名大全

下一篇:瓜蒌:一种具有广泛药用价值的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