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下子的别名:中药里的“隐形杀手”288


石下子:简介

石下子,又名土附子、石头参、地胆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爵床科石下子属。其根茎粗壮、肉质,外皮灰褐色,内皮白色,有毒。石下子分布于我国华东、华中、西南等地区,多生长于山坡、林下或路边阴湿处。

石下子的别名

除了石下子,该植物还有众多别名,反映了其不同的地域分布和药用特性:

1. 土附子:因其根茎埋于地下,形状似附子而得名。

2. 石头参:因其根茎质地坚硬,有如石头,且具有补气血的作用,故称石头参。

3. 地胆草:因其根茎有苦味,且能清热解毒,似地胆而得名。

4. 土薯药:因其根茎与薯药相似,有补益作用而得名。

5. 断肠草:因其毒性较强,误食后可导致肠胃剧烈疼痛,故有此别名。

6. 豹子头:因其花型似豹子头,故有此别名。

7. 野芋头:因其根茎形状似芋头,且生长在野外,故有此别名。

石下子的药用价值

石下子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止痛、杀虫、消炎等功效。其根茎入药,味苦、辛,性温,归肝、胃经。主要用于治疗以下疾病:

1. 胃痛、腹痛:石下子性温止痛,能缓解胃部和腹部疼痛。

2. 肠炎、痢疾:石下子性温杀虫,能抑制肠道细菌,治疗肠炎、痢疾。

3. 风湿骨痛:石下子能祛风除湿,缓解风湿骨痛。

4. 牙痛:石下子能止痛消炎,缓解牙痛。

石下子的毒性

石下子虽然具有药用价值,但其毒性也较大。其毒性成分主要为石下子碱,误食后可引起剧烈呕吐、腹泻、腹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呼吸麻痹,危及生命。因此,使用石下子时必须严格按照医嘱,切不可自行服用或过量服用。

石下子的禁忌

以下人群禁止服用石下子:

1.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石下子毒性较大,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服用后可通过胎盘或乳汁作用于胎儿或婴儿,引起不良后果。

2. 儿童:儿童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对药物代谢能力较弱,服用石下子后更容易出现中毒症状。

3.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石下子性温,容易刺激胃溃疡面,加重胃溃疡病情。

4. 高血压患者:石下子有升高血压的作用,高血压患者服用后可加重病情。

石下子的相关典故

关于石下子,有一个著名的典故:

相传,在古时候,有一个名叫张生的书生,偶遇一位美丽的女子并与其相爱。但女子身份神秘,不愿透露真实姓名。一日,张生发现女子居住的院子里有一株石下子,便询问女子为何种植此毒草。女子回答说,石下子性温,可治疗腹痛。张生听后恍然大悟,原来女子并非普通人,而是传说中的仙女。因为石下子又名“断肠草”,只有仙人才知道其药用价值。于是,张生与仙女结为夫妻,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石下子的总结

石下子是一种药用价值与毒性并存的中药材。在使用时必须严格按照医嘱,切不可自行服用或过量服用。了解其别名、药用价值、毒性、禁忌和相关典故,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安全使用石下子,使其发挥其药用功效,避免其毒性危害。

2024-12-23


上一篇:千金沙:中医药中的黄金药材

下一篇:中药必夕的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