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箭芪中药别名大全298


别名:* 黄芪
* 炮黄芪
* 炒黄芪
* 蜜炙黄芪
* 炙末黄芪
* 炙芪
* 蕲州黄芪
* 岷江黄芪
* 北芪
* 蒙古黄芪
* 党参

药名来源:炙箭芪取自豆科植物蒙古黄芪(学名: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的干燥根。经过炙制炮制后,药性更加温补,故称为“炙箭芪”。

药性:* 味:甘,微温
* 归经:脾、肺经

功效:* 补气固表,敛汗固托
* 益气健脾,利水消肿
* 托毒排脓,生肌敛疮

临床应用:* 气虚自汗、亡阳虚脱:炙箭芪补气固表,敛汗固托,用于气虚自汗、亡阳虚脱等症。
* 脾虚气弱、水肿:炙箭芪益气健脾,利水消肿,用于脾虚气弱、水肿等症。
* 疮疡脓肿、久不收口:炙箭芪托毒排脓,生肌敛疮,用于疮疡脓肿、久不收口等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
* 外用:研磨成粉,外敷患处。

禁忌:* 气盛实邪者不宜服用。
* 孕妇慎用。

炮制方法:* 将黄芪浸泡在蜂蜜或白糖溶液中数小时。
* 放入锅中,用文火炒至表面焦黄。
* 取出晾干,研磨成粉。

其他注意事项:* 炙箭芪不宜与乌头、附子等温热峻补药同用。
* 服用炙箭芪后,可能会出现大便溏薄、口干等症状,一般无碍。
* 炙箭芪的质量以色泽金黄,质地坚实为佳。

2024-12-23


上一篇:中药制耳没别名大揭秘,让你告别听力障碍烦恼

下一篇:古人智慧:别名“公孙”的中药,功效奇特却鲜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