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纯中药的别名:地仙163


地仙,别名地仙,又名益母草、益母菜、艾草、紫草、紫草根、紫草叶、紫草花、紫草籽、紫草油等。

地仙的形态特征地仙为唇形科植物地仙草的全草,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多分枝,高可达1米。叶对生,卵形或椭圆形,叶缘有锯齿。花小,淡紫色,成轮状排列在茎顶。果实为瘦果,卵形,黑色。

地仙的生长习性地仙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耐寒耐旱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沙壤土、粘壤土和黑壤土中均可生长。分布于中国南北各地,多生长在路边、田野、荒地和山坡上。

地仙的药用价值地仙味苦、辛,性微寒,归肝、心经。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清热解毒、消炎杀菌的功效。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瘀血、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疮疡肿痛等症。

地仙的用法用量地仙可内服,也可外用。内服:煎汤、泡茶或入丸、散服用,用量为10-30克。外用: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浴。

地仙的注意事项1. 孕妇慎用。
2. 血虚者慎用。
3. 外用时注意避免接触眼睛和黏膜。

地仙的食疗方1. 益母草粥:地仙15克,粳米100克。将地仙煎汤去渣,与粳米同煮成粥。具有活血调经、止痛消肿的功效。
2. 地仙茶:地仙10克,沸水冲泡。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杀菌的功效。
3. 地仙蛋花汤:地仙15克,鸡蛋1个。将地仙煎汤去渣,加入打散的鸡蛋液煮熟。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肿的功效。

地仙的药理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地仙具有以下药理作用:
1. 抗菌消炎作用:地仙中的紫草素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细菌有抑制作用。
2. 活血化瘀作用:地仙中的丹参酮具有活血化瘀作用,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
3. 镇痛作用:地仙中的异鼠李素具有镇痛作用,能抑制疼痛信号的传递。
4. 抗氧化作用:地仙中的花青素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清除体内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2024-12-24


上一篇:中药方草别名:药材背后的秘密

下一篇:揭秘硫苦中药的别名:苦中求“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