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拔:中药的别名宝库388


中药,博大精深,其丰富的种类和作用让人惊叹。然而,除了其正式名称外,中药还拥有着众多别名,这些别名既形象生动,又蕴含着丰富的药性信息。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种常见中药的别名奥秘——毕拔。

一、毕拔的本名及其来源

毕拔,为菊科植物大蓟的根。其本名取自于《本草纲目》。据记载,大蓟根味苦,性温,归肝经。具有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清热解毒之功效。因其茎叶多刺,气味辛烈,故名“毕拔”。

二、毕拔的别名

毕拔的别名众多,可谓名副其实的“别名王”。其中,最著名的别名有:
石蓟:因其肉质根形似石头,且表面有刺,故名。
豨莶:此名取自《神农本草经》。相传古时有一种动物叫豨莶,嗜食此草,故名。
戎蓟:戎,即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因大蓟常生长在北方的草原上,故名。
戏黄:此名源于大蓟花的颜色。大蓟花开黄色,故名。
地马蔺:相传大蓟根能治疗马的肿毒,故名。

此外,毕拔还有其他别名,如奶蓟、大风草、白毛刺等。这些别名均反映了其形态特征、药用功效或产地环境等方面的信息。

三、别名反映的药性

中药别名不仅具有识别作用,更重要的是其能够反映药物的药性特点。毕拔的别名也不例外:
石蓟:“石”字暗示其根部坚硬,与大蓟根的质地相符。
豨莶:“豨”字表示动物,反映了大蓟根的解毒消肿功效。
戏黄:“黄”字对应大蓟花的颜色,暗示其清热解毒的功效。
地马蔺:“马”字表明其对马的疗效,反映了其消肿止痛的作用。

因此,毕拔的别名不仅丰富多样,更重要的是其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和记忆其药性特点。

四、使用毕拔的注意事项

虽然毕拔药用价值高,但使用时也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孕妇慎用:毕拔活血通络,孕妇使用易导致流产。
阴虚火旺者慎用:毕拔性温,阴虚火旺者使用易加重症状。
忌用生品:毕拔生品有毒,使用前必须炮制。

此外,用毕拔治疗疾病时,应遵医嘱,不可自行用药。

五、结语

毕拔的中药别名,既是中药文化的一份宝贵遗产,也是我们认识中药的钥匙。通过了解这些别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毕拔的药性特点,更好地发挥其药用价值。同时,使用毕拔时也应注意其禁忌,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2024-12-24


上一篇:石仲根:民间草药宝库中的“宝石”

下一篇:中药垂邑草别名大揭秘